世良情感网

报纸上的一张普普通通的照片,把一个鱼贩和一位开国中将割裂的人生串联在一起。 深埋

报纸上的一张普普通通的照片,把一个鱼贩和一位开国中将割裂的人生串联在一起。 深埋在鱼贩心中的一桩陈年旧事,也随之而浮出水面。 1949年,新中国在万众瞩目之中成立,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不用忍受被剥削的痛苦。      家住湖北的普通鱼贩王光尧,为这份生活的变化而欣喜,也对未来充满希望。 然而,每每看到天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他总会忍不住想,自己的大儿子究竟身在何方。 二十多年前,大儿子九斤还是个稚嫩的少年。那天,孩子跪在他的面前,和他告别,要去参军入伍,救国救民。 这一去,二十年,九斤除了偶尔写一些简短的信回家,就再也没有其他音讯。 左邻右舍见到他提起九斤时魂不守舍的样子,总是安慰他,孩子在外面打仗,干的是大事业,说不定现在已经功成名就,早就有了出息。  为保家卫国而奋战,这是最光荣的事情。有这样一个儿子,王光尧应该感到光荣才是。 话虽这么说,王光尧自己却忍不住想,战场上刀剑无眼,自己儿子是不是还活着?如果活着,为什么不肯回来看看?     抱着这种纠结痛苦的心情,一天早上,王光尧瞥见街边的一份报纸,在上面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以及名字上方熟悉的照片。 王尚荣,青海解放军副司令员,英姿勃发,气质成熟,眉眼间满是强大的气场威压。 王尚荣,这不是九斤的大名吗?  名字对得上,照片也和自己记忆中的样子对得上,那一瞬间,王光尧觉得自己好像活了过来。 回家之后,他辗转反侧,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提笔给青海军区写了封信,主要就是和王尚荣确认身份。 在信中,王光尧小心翼翼地询问王尚荣,此前有没有改过名字?记不记得自己还有个小名叫九斤?对湖北的家乡还有没有印象?  这封信发出去之后,王光尧就有些后悔。  天底下同名同姓的人那么多,哪儿会有天大的巧合,让他从一份报纸上找到自己的儿子。 况且,对方可是副司令,自家儿子真能有这么大的能耐么,他对于这一点还是不敢确定。 就这么牵肠挂肚等了几个月,回信来了。王光尧双手颤抖,拆开信封,差点儿不敢看。   万幸万幸,结果没有让他失望,他找的人,就是他的大儿子九斤。     当年王尚荣参军以后,就一直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压根儿没时间停下来。偶尔给家里写的只言片语,都是挤时间写下来的。  这么多年来,他不回家,一是因为确实革命工作繁忙,没有特权探亲。 二是因为,他也算敌人的眼中钉,如果因为他,把灾祸带给父老乡亲,带给自己的亲人,那他将终生生活在痛苦当中。      现在国家建设,百废待兴,他没有办法马上回家。等到来年,一切安定,他一定跪在父亲面前请罪。  等了一年,1950年,王光尧终于等回了他的九斤。王尚荣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不远千里回家,跪在父亲的膝下泣不成声。   父亲的泪水中,有思念,更有自豪。在他看不见的地方,他的儿子早已经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