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种明显的感觉,不一定对,分享出来跟大家探讨一下。
就是那3年过后,内娱明显变得浮躁起来。第一季浪姐是在2020年的夏天,宁静被要求自我介绍,她说我还要自我介绍,那我这么多年白干了?
张雨绮被问人生低谷,说自己没有事业的低谷期,在任何时刻都是高光。
伊能静要求节目组配合,把回音拿掉,不要那么多水声,宁静吐槽节目录制时间太长,屁股坐疼了,要求早点下班。
虽然表面懒散、像逛菜园子,但只要音乐一响,每个姐姐都卯足了劲,玩命地练,玩命地唱。与后来全录播相比,第一季的全开麦、半开麦,绝对是浪姐的高光。
每个姐姐,无论成团的还是淘汰的,都鲜活亮丽、敢想敢说。像现实生活中那些事业有成的姐姐,话说得不一定好听,但事一定做得漂亮。
第一季浪姐也有争议,但不是扯头花,而是探讨对生命的理解。
伊能静在后采里说,自己比梅艳芳幸福,虽然被骂成了筛子,但同时也体现了她真正的三观,就是极度女利主义。这样的女生,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活得不会太差。
万茜的人淡如菊人设也在易立竞的犀利提问下崩塌。然而于她而言,是件好事。她终于可以大步向前、敢争敢抢了。浪姐之后突破之前的形象,塑造了《人潮汹涌》中的李想,《玫瑰的故事》里的苏更生。
在娱乐圈,人淡如菊本来就是个伪人设。甚至放在职场,女性都不应该追求人淡如菊,野心才是我们荣耀。
第一季的浪姐,每个姐姐都野心勃勃。不仅有野心女蓝盈莹,如今的恋爱脑金莎,当时在节目中也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我仍然想过一种不凡的人生”。
虽然钟丽缇很早就被淘汰了,但她的感言也激励了很多女生。让年轻女孩觉得,老并不可怕;让同龄女性觉得,人生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言败。
她说:“我不想他们觉得20岁肯定能赢,为什么20岁会赢?我觉得20岁30岁或50岁,其实是一样的,只要你努力。”
那时候的浪姐,发自内心在讲女性崛起。
整个主创团队,包括参加的姐姐们,都不知道节目能火成后来那样,但大家都带着赤诚之心,展现女性最为努力的一面,每个人的表现,都对得起“女性成长励志综艺”这8个字。
后来节目火了,天气也变了,划水的多了,扯头花的也多了。在节目中再难看到全力以赴,也看不到姐姐心里的那团火。
大家似乎都有一个隐藏的台词:都是要来翻红的,谁也别跟谁装13点。一种敷衍感迅速传播,导致节目失掉了精神。
之后它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变成了《乘风破浪》,今年连浪都没了,成了《乘风2025》。这个转变想想也十分反讽,大家迫不及待想要站上风口,被风吹起,却再也不想做那个努力造浪的人。
5年前,“三十而骊,青春归位”,何等豪迈;5年后,大家不是努力唱跳,而在努力地制造冲突,都想赌一把,成为下一个麦琳。
综艺的更迭,也是时代的更迭。不顾生态地赚快的流量、快的钱,急切感让人类变得更加患得患失。但真正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从来都是春种秋收、有因有果。大家在现实生活里为快而苦,打开综艺,想看到的是姐姐身上的光芒,而不是女人之间的冲突。
希望“慢”,不是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