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南宋坚持了一百多年,南明只坚持了几年,原因是什么? 南宋能撑过150多年,靠的是

南宋坚持了一百多年,南明只坚持了几年,原因是什么? 南宋能撑过150多年,靠的是啥?答案是江淮地区那道坚固的防御线。南宋朝廷心里清楚,江南是命根子,一旦丢了就全完了。所以,他们把防御重点放在了江北的淮海地带。这地方地势平坦,适合布防。南宋在那儿修了无数堡垒,城墙高得吓人,壕沟密得像蜘蛛网,敌人想南下,得一座座啃下来,耗时耗力。 真正让蒙古铁骑头疼的从来不是长江天险。站在襄阳城头往下看,城外三十里地全是连成片的堡垒群。每座堡垒里藏着五百弩手,三千匹战马在淮北平原上随时待命。金国骑兵当年冲了三次都冲不过去,后来蒙古人花了整整六年才啃下襄阳城。这六年时间足够南宋朝廷把长江防线加固三遍,光是江面上巡逻的艨艟战舰就添了七百艘。 打仗说到底拼的是家底。南宋商船跑南洋跑得勤,泉州港一年进出的货值能抵三个北方大州。临安城里光铸钱监就有二十座,金兵打过来的时候,前线士兵粮饷从来没断过。听说连襄阳城被围那会儿,守军还能吃上从岭南运来的荔枝。再看看南明那会儿,南京城破前三天,皇宫里连蜡烛都点不起了。 人心里有杆秤。南宋皇帝再窝囊,好歹没让老百姓饿肚子。临安米价最贵的时候,一斗米也就三百文。南明弘光帝登基那年,南京城里卖到三两银子一石米。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扬州十日那会儿史可法手下五万兵马,真正能打的只有八千。剩下那些兵痞子,听说清军要过江,连夜卷了军饷跑路。 南边那些读书人也不一样。南宋文官吵架归吵架,真到要守城的时候,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跳海,十万军民跟着投了南海。南明那些东林党倒好,清军还在三百里外,钱谦益已经在家门口挖好荷花池准备投水——结果嫌水太凉没跳下去。史书里记着这事,读起来都替他们脸红。 地理优势不是万能的,但没地理优势是真要命。南宋把防线修在江淮不是没道理,那里河网密布,蒙古骑兵跑不起来。到了南明那会儿,江北四镇守将各怀鬼胎,左良玉带着二十万大军从武昌往南京跑,说是要"清君侧",结果走到半路自己病死了。清军趁乱南下,长江天险形同虚设。 说到底还是人出了问题。南宋再弱,岳家军、韩世忠这些名将辈出。采石矶大战那回,虞允文带着一万八千民兵硬是把金主完颜亮打崩了。南明呢?郑成功算个人物,可他那会儿还在海上漂着;李定国倒是能打,可惜远在云南。南京城里就剩马士英、阮大铖这些货色,整天忙着给皇帝搜罗蟋蟀。 后勤保障这玩意儿,平时看不出来,打起仗来要人命。南宋在江南经营上百年,光常平仓就修了二百多座。建康府粮仓里的存粮,够五十万人吃三年。南明弘光朝廷倒好,江北四镇天天伸手要粮,户部尚书拿不出银子,居然想出个馊主意——让老百姓用铜钱换官爵。这招直接把市场搞崩了,扬州城破前三天,守军吃的都是观音土拌糠。 有时候真不是敌人太强,而是自己太作。蒙古灭南宋用了四十多年,期间换了三个大汗。清军灭南明只用了两年多,八旗兵从北京出发时自己都不相信能这么快。南京城破那天,皇宫里还在唱《燕子笺》,弘光帝逃出城时带着十几个戏子。史书翻到这一页,真叫人哭笑不得。

评论列表

cz
cz 5
2025-05-03 12:14
南明没有一个可镇场子皇帝,崇祯死后,宗室们在南方相继建立起多个政权,先后有五位皇帝登基称帝,内部派系林立。最主要的是朱明已经失去民心,经济凋敝,民心涣散。

用户10xxx45 回复 05-03 14:59
北越阿富汗游击队没正统皇帝能打败美苏,怎么南明就非得有一个正统皇帝

岳阳虎派
岳阳虎派 5
2025-05-03 17:18
宋徽宗仅剩赵构这一脉,崇祯却无人继承,各地藩王拉起王旗就称帝,互不隶属、互不协调、互不相干、各自为政。宰一群羊容易,还是屠一只虎容易?
1100032
1100032 1
2025-05-03 14:53
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藩王。
用户10xxx26
用户10xxx26 1
2025-05-03 15:17
东林党祸国殃民
foxwu
foxwu 1
2025-05-03 12:12
江淮地区,淮以丘陵地形为主,江以水网密布为主,地理上对骑兵不利
用户10xxx45
用户10xxx45 1
2025-05-03 14:50
明末军队全打光了,北宋末军队一路逃跑,所以军队主力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