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盛夏,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着耐人寻味的技术转向。
曾经被资本热捧的纯电快充技术,其声量正被混动技术的油耗攻坚战悄然覆盖。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吉利,用一组亮眼的销售数据,宣告了自己的野心:2025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销量达725,151台,同比激增126%,与此同时,吉利将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上调至300万台。
此刻,随着吉利银河A7的预售并即将上市,吉利正试图用一场"2L油耗革命"改写游戏规则。
在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历史洪流中,吉利银河A7的横空出世不仅刷新了混动技术的性能上限,更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深层逻辑。这场以"2L闯全球"为宣言的技术突围战,折射出中国车企在用户运营、全球化布局和产业协同三大维度的系统性进化,你看《台州宣言》不正在一步一步实现嘛。
-技术才是吉利银河A7的基本素养
我们之前一直再说,让车辆回归本身,这个本身就是技术素养。
当行业仍在探讨插混与增程的技术路线之争时,吉利已通过银河A7构建起全新的技术坐标系。其首创的AI云动力系统实现了2L级的百公里亏电油耗与2100km超长续航的黄金平衡,这一突破源于三大技术创新。
能量管理黑科技、结构轻量化革命、场景化续航模型,这种技术突破的本质,是吉利对混动技术本质的重新定义,如何让一台车从单纯的节能工具进化为全场景出行解决方案。正因如此,技术转向也就开始了。
当然,全场景不仅仅只是能耗,驾驶表现亦如是,正如路特斯团队调校的底盘所展现的,高性能与低能耗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工程实现和谐统一的。
-从产品思维到生态共建的用户参与
在吉利银河A7的研发历程中,17轮用户共创机制颠覆了传统的产品开发范式。这种转变体现我觉得还是需要各家车企产品经理好好学习的,例如需求洞察体系重构,通过性别细分调研,直接催生这套模式下吉利星愿前备厢异味隔离、化妆镜补光等创新设计。
对于品牌而言,根据用户需求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势在必行,推出基础版与高阶版智能驾驶的双轨策略,既满足实用主义需求,又保留技术想象空间。
这种用户共创机制的本质,是汽车产业从B2C向C2B的进化。当9.3分的用户调研高分成为产品诞生的硬指标,意味着车企真正将用户纳入价值创造的全链条。
-中国方案的国际化表达
来聊聊范峻毅面对日本网友对油耗的质疑,选择用实力回应的故事。
银河A7的2L油耗表现远远超越日本本土混动车型,放眼国际,都是可以挑战国际能效壁垒,国际话语权是技术支撑和实际佐证的,中国的方案,需要国际化的表达。
而吉利的办法就是通过全球五大研发中心构建"中央厨房式"开发模式,进行本土化适配体系,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车",毕竟,没有人比本土人更了解你。
这种全球化战略的深层意义,在于中国汽车产业从产品输出向价值输出的跃迁。当德国底盘调校与中国智慧能源系统深度融合,这才标志着中国汽车开始掌握定义全球标准的话语权,而不是中国自己的自娱自乐。
-吉利需要银河A7做升维竞争
说回银河A7,其实银河品牌的崛起,本质上是新消费时代品牌战略的胜利,通过"高质优价"策略打破价格战魔咒。人和有了,上面说的本土化就是地利,就差天时。
所以,我不得不提一句,要知道吉利是目前生态协同效应表现极佳的中国品牌,这不就是天时?所以吉利银河A7可以依托吉利全域技术矩阵,实现技术路线的协同进化。
这种品牌进化的启示在于,中国车企正在完成从成本竞争到心智竞争的战略转型。当知晓率突破临界点,那么品牌爆款力的提升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课题。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正如《野狼DISCO》唱的一样,这个时代大浪淘沙,有些品牌将很快湮灭,同时又有新的车型不断崛起。
吉利银河A7的成功是可预见的,它是吉利历时三年打造的"技术-用户-全球化"铁三角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某款车型的成功,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方法论层面的全面觉醒。
当中国汽车开始用"升维思考"破解全球汽车产业的"降维打击",我们有理由相信,吉利银河A7的2L时代,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跻身世界一流阵营的坐标点。而这场始于混动的革命,终将重构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