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426年,皇帝朱瞻基去探望造反失败被软禁的叔叔朱高煦。朱高煦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

1426年,皇帝朱瞻基去探望造反失败被软禁的叔叔朱高煦。朱高煦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突然伸脚将朱瞻基绊倒,朱瞻基大怒,命令力士用铜缸燃炭将朱高煦烤死。 朱高煦可不是寻常宗室。当年他的父亲,还是燕王的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与侄子建文帝争夺天下时,朱高煦就已是朱棣麾下第一猛将。他膂力过人,精于骑射,性格勇猛中带着凶狠。史书记载,靖难初期战事不利,朱棣曾在生死关头对朱高煦呼喊:“勉之!世子多疾。”——这句“勉之!你大哥(世子朱高炽)身体不好”,像一剂强心针,更像一个模糊的承诺,点燃了朱高煦的野心和斗志。他拼死冲杀,多次在危急关头挽救朱棣性命,为父亲登上帝位立下赫赫战功。因此,朱棣登基为明成祖后,对这个勇猛的儿子格外钟爱。 然而,帝位只有一个。朱棣最终遵循了“嫡长子继承制”,立身体肥胖、有脚疾但为人宽厚的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富庶但离京城甚远的云南。野心勃勃的朱高煦对此极度不满,屡次找借口赖在南京不走,拒绝就藩。他不仅大肆招募私人武装,仪仗规制甚至也敢僭越比肩太子。朱棣多次迁就他的跋扈,但其种种不臣之举日渐显露。最终,在朱棣的严厉申斥和强制命令下,朱高煦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到山东乐安州就藩,但其谋夺太子之位的野心从未熄灭。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洪熙皇帝。朱高炽虽心知弟弟的威胁,却以仁厚待之,增加了他的俸禄,赏赐丰厚,试图以恩义化解其怨愤。然而,洪熙皇帝仅在位十个月就突然驾崩,其子朱瞻基仓促继位,是为宣德皇帝。 权力的交接,在朱高煦眼中成了绝佳的机会。他认定年轻的侄子根基不稳,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在乐安州扯旗造反。他效仿父亲朱棣当年的做法,指责朝中有奸臣(夏原吉等),打着“靖难”旗号起兵。然而,历史并没有重演。朱瞻基反应迅速,决策果断,御驾亲征,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抵乐安城下。朝廷大军声势浩大,对朱高煦形成了压倒性优势。朱高煦的外援断绝,部属人心惶惶,还未经历真正的战斗,就在强大的军势和心理震慑下土崩瓦解。自知顽抗无望的朱高煦,最终只得出城投降。轰轰烈烈的汉王之乱,仅仅一个月就被彻底平定。 投降后的朱高煦被押解回京,囚禁于紫禁城内的“逍遥城”,实为失去自由的牢笼。他的儿子们被处死,参与谋反的六百多名官员、将领被处决,党羽被连根拔起。此刻,已成笼中困兽的朱高煦,迎来了侄子皇帝的“探望”。 没有人知道那个阴沉的午后,囚室内具体发生了什么。也许是对自己从云端跌入泥淖的极端愤恨,也许是对年轻侄儿控制其命运的狂怒,也许只是压抑已久的绝望在瞬间的扭曲爆发。当宣德皇帝朱瞻基走近这个他曾敬重又忌惮、如今已是一败涂地的二叔时,朱高煦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竟突然伸出腿——将毫无防备的皇帝绊倒在地! 这一脚,彻底踩碎了皇帝最后一点可能存在的怜悯和宗室情谊。当朱瞻基狼狈地从地上爬起,龙袍沾满灰尘,他眼中燃起的狂怒足以融化金石。在叔叔狂放大笑声的刺激下,年轻皇帝的尊严被彻底碾碎,杀心瞬间决堤。 “拿下此人!”朱瞻基的声音冰冷彻骨。 没有任何犹豫,如狼似虎的力士立即将还在狂笑或咒骂的朱高煦死死按住。任他曾经勇冠三军,此刻也如同待宰羔羊。 皇帝口中吐出的命令如同雷霆:“取铜缸来!” 一口厚重冰冷的巨大铜缸被迅速抬至庭院中央。在朱高煦徒劳的挣扎和嘶吼中,力士们合力将他塞了进去。接着,一筐筐黑黢黢的木炭倾泻而下,重重砸在他的身上,将他半埋起来。沉重的缸盖被盖严。 燃烧的火把被投入木炭堆中。赤红的火焰瞬间升腾,贪婪地舔舐着铜缸的外壁。炭火噼啪作响,浓烟滚滚。密闭的铜缸迅速变成了一座熔炉,里面先是传出非人的、凄厉到变调的惨嚎,在宫廷上空久久回荡,令听者毛骨悚然。那是无法想象的痛苦在嘶鸣。渐渐地,惨叫声变得断断续续,最终只余下火焰焚烧木炭的噼啪声,以及缸内某种可怖的呜咽和挣扎拍打声…… 这场骇人的炙烤持续了漫长而恐怖的数个小时。铜缸的壁,从冰冷变成赤红,再复归为暗沉的黑色。当缸盖最终被胆战心惊的力士打开,一股混杂着焦臭的热浪扑面而来。缸内,曾经那位在靖难战场上叱咤风云、为永乐大帝冲锋陷阵的猛将,后来骄横跋扈、觊觎大位、最终起兵作乱的汉王朱高煦,已然化作一具蜷缩焦炭、面目全非、惨不忍睹的尸体。 朱高煦以最惨烈、最屈辱的方式结束了他富有勇力、野心勃勃却又愚蠢冲动的一生。据说事后,朱瞻基亦大病一场,不知那铜缸中升腾的热浪与浓烟,是否也曾长久地灼烤着他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