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说要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华为,做到了吗?近日岚图雄起,猛士异军突起。订单交付起来了,

说要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华为,做到了吗?近日岚图雄起,猛士异军突起。订单交付起来了,双方负责人乐开了花。 近期公布的大东风在2024年盈利突破23亿人民币(3.185亿美),其中旗下东风集团股份盈利0.58亿。 我们可以预见2025年岚图全年会大幅度盈利,同时包括东风集团股份DFG在内大东风DFM2025年盈利会突破30亿大关。 任正非早在2019年就定调:“华为不造车,只帮车企造好车。”这句话看似保守,实则暗藏商业智慧。华为的汽车战略,本质上是一场“轻资产技术霸权”的精准布局。 今年4月,东风乘用车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该公司由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注册地址为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汽车城大道一段8号。东风旗下的神龙成都是不是要代工有华为赋能的新奕派? 据透露,这是公司为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业务布局而做出的一步举措,东风乘用车公司在湖北十堰和襄阳、武汉等城市都有类似布局。 东风内部除了岚图、猛士、还有奕派科技也要和华为合作,此外东风还持股赛力斯。就连和华为有零部件模式合作的东风日产,也有了爆款N7 ,你说说看,华为是不是在帮助车企? 据说 华为计划和东风集团合作打造一个全新品牌,模式类似华为与广汽集团合作的华望汽车 ,有人还指出东风乘用车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将承担双方合作品牌相关工作。这个品牌叫什么呢?还有好的名字吧? 自2024年起,华为通过HI模式(Huawei Inside)与智选车模式以及零部件模式三线推进。 已与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上汽(尚界)等车企合作的就是鸿蒙智行。 都是华为车BU,无非经营模式不同,负责人不同。岚图和猛士只是没有余承东帮忙呐喊遥遥领先罢了,但是这两个牌子都是华为乾崑首搭4.0车型之一,鸿蒙5.0座舱首批车型,而且价格更具优秀,底盘和被动安全做的更到位。 然而鸿蒙智行有自己的集体展厅,HI模式没有,因此有人建议HI模式可以考虑叫引望车行算了[捂脸] 本次与东风的合作,是其智能汽车业务布局的进一步拓展。 华为的“不造车”,才是最高级的造车。华为首个MPV智能车型就是岚图梦想家,首个硬派越野智驾车型就是猛士817.那么奕派打算做那些细分车型呢?奕派和华为合作,要不要有个新名称,是不是和五界里的尚界定位一样? 大家常说五界里卖的最好的就是赛力斯问界,因为他最听话。HI模式合作最愉快的还是东风,因为他的项目最多,品牌细分车系也是最多。 华为真正的野心不是卖几辆车,而是制定智能汽车的游戏规则。鸿蒙车机已适配超30家车企,未来可能像安卓一样垄断车机市场。 ADS智驾:数据积累速度远超特斯拉,算法越用越强,车企只能依赖。车云一体,华为云+5G+V2X(车路协同),未来智慧交通的核心基建。 所以为什么非要自己造车,当个“汽车界的安卓”不香吗? 东风公司目前没有超跑车型、肌肉轿车GT钢炮性能车、大型SUV、A0级微轿、D级行政轿车、旅行车等细分族群。不过大型SUV即将由岚图泰山来满足。奕派品牌需要迅速扩张车型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 东风汽车当前赋予奕派科技独立的研发能力,与制造、销售两个体系打通,最终提升自主品牌的研发效率。因此新公司的很多关键岗位,都由技术背景的负责人担任。新成立的东风奕派科技会仿照岚图模式,构建完整的车企职能,尤其是研发。 岚图 CTO 汪俊君会调任东风奕派科技担任总经理,此外,东风汽车直属研发总院的多位核心高管、骨干,以及多个部门的整编制都会并入新成立的奕派科技。 在这之前东风汽车的五个主要自主品牌中,岚图是唯一独立建有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服务体系的一家。其余四个,猛士品牌的研发团队一半自持,一半依赖研发总院,而东风风神、奕派、纳米三个品牌,则完全依赖于研发总院提供产品和技术的支持。 这种分布方式,让三个品牌的研发、销售、制造,分属在了不同公司、不同部门中。有的在母公司东风汽车,有的在东风乘用车公司,还有其他子公司。负责销售的是东风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旗下包括风神营销事业部、奕派营销事业部、纳米营销事业部。三个事业部各设总经理岗位,自成独立体系。 另一个目的是明确了经营主体,未来有可能自负盈亏。负责自主品牌技术的研发总院则是东风汽车的直属部门。上述几家公司的主体,也都是由东风汽车直接控股,向集团汇报。这种组织结构,需要东风汽车在集团层面给予强有力的管控,才有能力协调好自主品牌的资源。但按照惯例,东风汽车的核心管理层一般只做战略和方向的管控,很少参与实际的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