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29年,徐志摩逛完青楼,回家告诉妻子陆小曼:“肉感颇富,但不及你。”陆小曼笑

1929年,徐志摩逛完青楼,回家告诉妻子陆小曼:“肉感颇富,但不及你。”陆小曼笑而不语,转身就和有妇之夫翁瑞午同榻而睡。 哥们儿,姐们儿,看到这标题,你第一反应是啥?是不是觉得“贵圈真乱”这句话,从一百年前到现在就没变过? 很多人一听徐志摩,就想到“轻轻的我走了”,文艺痴情男的典范。一听陆小曼,就想到“交际花”,败家又风流。但你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把这对男女看得太浅了。他们的故事,哪是“出轨”俩字能说清的。这背后,藏着的是理想、欲望、金钱和人性的大乱斗,那叫一个精彩。 **说白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不是奔着过日子去的,它更像一场行为艺术,一场给全世界看的爱情宣言。**你想想,俩人都是抛家弃子,顶着全社会的唾骂走到一起的。在他们的婚礼上,证婚人梁启超(徐志摩的老师)直接开骂:“希望这是你们俩最后一次结婚!”这话放今天,哪个婚礼敢这么玩? 所以,他们必须爱得轰轰烈烈,活得光芒万丈,才能证明当初的选择没错。 他们在上海的爱巢,那叫一个奢华。陆小曼谁啊?北京上海滩最有名的名媛,花钱如流水是她的标配。一个月家用至少要500大洋,多的时候上千。500大洋什么概念?那时候上海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累死累活,也就挣20块大洋。鲁迅先生在大学当教授,一个月工资也就300大洋。 这钱谁来挣?当然是徐志摩。他为了维持这个“爱情神话”,一个人打了七八份工。在大学当教授,给报社写稿,还倒腾过房产。他就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从上海飞北京,从北京飞上海,就为了多赚点钱,让他心尖上的小曼能继续光鲜亮丽。 问题来了,一个天天在天上飞,一个天天在家里躺,这日子能过得好吗? 陆小曼从小就是娇小姐,身体一直不好,还爱上了当时最时髦也最致命的消遣——抽鸦片。她离不开人伺候,更离不开情感陪伴。可徐志摩呢?他给得了钱,却给不了时间。他更像一个“云老公”,一个家庭的首席财务官,而不是一个能陪在身边说知心话的丈夫。 这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翁瑞午。 翁瑞午是个奇人。他爹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家底厚,自己也懂书画,会唱戏,最绝的是,他有一手推拿绝活。陆小曼身体疼,翁瑞午就来给她按摩。一来二去,俩人就熟了。翁瑞午这人,体贴、有趣、有时间。他能陪着陆小曼聊天,教她画画,更重要的是,他能陪她一起“吞云吐雾”。 徐志摩对这一切知道吗?他门儿清。他甚至还感谢翁瑞午,因为翁瑞午的“治疗”,能让陆小曼暂时不那么痛苦。你听听,这是不是有点魔幻?自己的老婆,和另一个男人躺在烟榻上,丈夫不仅默许,甚至还有点感激。 所以,咱们再回头看标题里那一幕,你就能品出不一样的味儿了。 1929年,徐志摩从外面风尘仆仆地回来,可能刚陪某个重要的客人应酬完,去了所谓的“风月场所”。他回到家,对着陆小曼来了句:“肉感颇富,但不及你。” 这句话,杀伤力太大了。 首先,他承认自己逛了青楼,这是一种坦白,但在妻子听来,更像是一种炫耀和挑衅。其次,他把妻子和青楼女子放在一个天平上作比较,哪怕结论是“你更好”,这也是一种巨大的侮辱。他评价的是“肉感”,一个纯粹物化女性的词。 他或许觉得这是调情,是“新派男女”的坦诚。但在陆小曼心里,这等于把他们爱情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给扯了下来。 你徐志摩可以在外面追求“肉感”,那我陆小曼为什么不能在家里寻找慰藉? 所以,陆小曼“笑而不语”。这笑,是冷笑,是自嘲,是彻底的心死。她没有吵,没有闹,因为她知道,吵闹没用。她用行动给出了最狠的回答:转身就去找了翁瑞午,同榻而睡。 这是一种无声的报复,也是一种绝望的宣告:你追求你的诗和远方,我守着我的人间烟火(哪怕是鸦片的烟火)。咱俩,谁也别说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