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美国没给越南实行高关税时。越南工人可傲娇,动不动就罢工,想方设法让中资企业加薪。结果没过几天,越南工人的傲娇劲就消失了。因为如果再傲娇,饭碗可就没了。 可美国关税大棒一落下,46%的高税率砸得订单满天飞,工厂老板脸都白了,第一反应就是裁员保命,那些原本底气十足的越南工人,瞬间就像被戳破的气球,再不敢提条件,生怕饭碗不保。 那时候的越南,简直是国际资本的香饽饽,美国对越南关税低得可怜,再加上越南劳动力便宜,大量中资企业扎堆来建厂。 就拿纺织业来说,一件衬衫从中国进口面料,在越南缝缝补补就能贴上越南制造标签,堂而皇之地卖到美国,关税能比直接从中国出口低一大半,这种借道越南的买卖,让中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也让越南工人有了底气。 那时候的越南工人,真把自己当香饽饽了,工厂多,订单多,就业机会多,今天在这家干得不顺心,明天抬腿就能换个厂子。 再加上越南法律允许罢工,工会也能帮着说话,工人们一合计,就敢集体停工,要求涨工资、改善条件,有的工厂为了不耽误订单,只能咬咬牙答应,时间长了,工人们就觉得自己拿捏住了老板,傲娇劲儿越来越足。 特朗普政府这一棍子,直接打在了越南经济的七寸上,46%的关税啥概念?原本一件成本100块的衣服,卖到美国能赚50块,现在关税一加,利润直接缩水一大半。 美国进口商也不傻,一看成本涨这么多,要么砍单,要么要求降价,不然就把订单转到其他国家。 订单没了,最慌的就是工厂老板,尤其是中资企业,很多都是靠借道越南赚差价的,关税一加,这条路走不通了。咋办?只能裁员保命,那些平时傲娇的工人,这时候连求情的机会都没有,老板只能狠下心来挥刀。 关税前,越南工人觉得自己有退路,大不了换个厂子,可关税后,整个越南制造业都不景气,工厂倒闭的倒闭,裁员的裁员,就业市场一下子从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工人们突然发现,不是他们挑老板,而是老板挑他们了。 更要命的是,中资企业开始转移产能,关税一加,很多企业觉得越南不再是避风港,纷纷把厂子搬到柬埔寨、孟加拉国这些成本更低的地方,这一搬,越南当地的工人可就遭了殃,饭碗直接没了。 越南工人的遭遇,其实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缩影,在全球供应链里,工人就像夹心饼干,两头受气。 一方面,资本为了追求利润,哪儿成本低就往哪儿跑,根本不管工人死活;另一方面,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一变,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最底层的劳动者。 其实关税这事儿,对越南来说既是危机也是转机,以前越南经济太依赖出口,尤其是美国市场,这就像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太大,现在关税一逼,越南不得不重新思考发展方向。 一方面,得想办法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比如和欧盟、中东国家多签点贸易协定,把产品卖到更多地方。另一方面,得提升自己的产业竞争力。老是靠贴牌加工不行,得学点技术,搞点自主品牌。就像韩国、中国台湾当年一样,从低端制造业一步步往上爬。 对工人来说,也得学点真本事,现在越南很多工厂都是流水线作业,技术含量低,替代性强,要是能学点电工、机械这些技能,以后就算工厂搬走了,也不愁找不到工作。 美国的关税大棒,砸疼了越南工人,也砸醒了很多人,它让我们看到,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工人能永远高枕无忧。 越南工人的遭遇,其实是给所有人提了个醒:经济发展不能只靠便宜劳动力,得有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工人也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工资,得想想怎么让自己不可替代。 当然,美国的关税政策也不是啥好事,它表面上保护了美国企业,实际上却打乱了全球供应链,伤害了无数无辜的劳动者。 这就像一场暴风雨,刮过之后,留下的是满地狼藉,希望各国能多想想合作,少搞点对抗,毕竟,在全球化的大海里,谁也不是一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