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古代有一种刑罚,没什么痛苦,但女性宁可自尽都不愿意服此刑,而对男性来说不痛不痒,

古代有一种刑罚,没什么痛苦,但女性宁可自尽都不愿意服此刑,而对男性来说不痛不痒,曾有两个皇后服过此刑,下场皆十分可怜...... 先说说这两个皇后吧。宋徽宗的皇后郑氏,本是开封人,从向太后身边的侍女起步。她家境一般,父亲当过小官,她进宫后靠着聪明和相貌逐步上位。 先是婕妤,然后贤妃、贵妃,生了皇子和几个女儿。她帮皇帝处理过政务,还懂点文艺。徽宗后期,王皇后没了,她就当上皇后。 钦宗上台,她成了太上皇后,住进宁德宫。靖康二年,金军打进来,她被抓走。宋钦宗的皇后朱氏,襄邑出生,父亲是节度使。 她进宫时二十来岁,先是妃子,重和元年册封皇后,生了皇子和公主。她管后宫事,性格稳重。金军攻城时,她跟钦宗一起落网。 那时候她才二十六岁。两人背景不同,但都卷入靖康之变这个大祸。金军南侵,宋朝防线崩盘,皇帝和后宫全被俘。郑氏五十出头,朱氏年轻力壮,可命运从此翻转。 历史书上记载,金人为了羞辱宋人,设计了各种手段。这俩皇后就是典型受害者。她们从宫廷贵妇变成俘虏,过程充满屈辱。金军不光要土地,还要摧毁汉人的精神。这段历史提醒我们,战争不只杀戮,还能从尊严下手。 牵羊礼这种刑罚,是金人专为宋俘设计的。表面看,没啥身体痛苦,就是脖子套绳,被人牵着走,像牲口一样。 但对男人来说,顶多脱件衣服,夏天很多人本来就光膀子,所以他们觉得无所谓。执行时,金兵牵绳,男人跟着走,围观的人笑闹,他们忍忍就过。 史料显示,很多宋臣就这样被牵到金国祖庙前,跪下认输。金人目的就是让宋人低头,承认失败。可对女人,这就变味了。古代礼教严,女人露胳膊都算丢人,何况脱衣披羊皮,被牵着游街。 金兵套绳时,女人得弯腰前行,绳子勒脖子,步子乱。围观的金人扔东西嘲笑,女人没法反抗。两个皇后都遭了这罪。郑氏被牵在队伍前,朱氏跟后。 她们作为皇后,本该受万人敬仰,现在却像动物。金人还加码,如果不从,就有更狠的待遇,比如趴着伺候人。 史书上说,宋钦宗的皇后朱氏在仪式中就受不了,找机会结束自己。郑氏也类似。为什么女人宁死不从?因为这不光是身体事,还砸碎了她们的身份和名节。 在那个时代,名声比命重要。金人知道这点,所以用这种方式折磨。相比之下,男人皮糙肉厚,心理上扛得住。 历史学家分析,这刑罚反映了文化差异,金人游牧习性,把人当牲口不奇怪,但对汉人尤其是女人,打击巨大。靖康俘虏中,不少女人选择自尽,就为避开这种侮辱。 除了牵羊礼,古时候刑罚五花八门,但都瞄准人的弱点。杖刑就是一例,从宫廷传到民间。起初罚太监宫女,犯错就绑在凳子上,用盐水泡过的棍子打屁股。 打时剪裤子,围观的人看热闹,目的震慑。打完血肉模糊,但不致命,能继续干活。后来用到老百姓身上,偷东西或不守规矩的女人都挨。 女人打完没脸活,常自己了断。明清时,这刑罚变本加厉,官员为钱滥用,造成冤案。行贿就能轻打,声音大实际轻。清朝文人记录,小地方县令靠这个敛财,百姓苦不堪言。 权力在手,刑罚就成工具。墨刑更狠,疼一下但侮辱一辈子。用热铁烙脸,留字或图案,让人一看就知罪过。别人避开你,生活毁了。 从南北朝到宋明,刑罚演变,总在痛和辱间平衡。有些为疼,有些为耻。凌迟五马分尸那些,听着就怕,但国家靠严刑不进步。社会需要公正,不是恐惧。 金人用牵羊礼,宋人用杖墨,都暴露统治者心态。两个皇后的事,突出女人在刑罚中的弱势。史实显示,靖康后,宋俘北迁,女人下场最惨。不是死于刑,就是沦落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