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08年著名女外交家章含之病逝后不久,有关部门决定收回章家居住了49年的老宅子

2008年著名女外交家章含之病逝后不久,有关部门决定收回章家居住了49年的老宅子,并要求其女搬出,洪晃却直言:这是在刨她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北京史家胡同深处,有座著名的51号四合院,这里见证过一个显赫家庭的起落,可当国家要收回这处公房时,一场关于情理与法理的纠葛,便不可避免地展开。 1959年,周总理登门探望,发现章士钊竟然寄居在朋友家,心里很是难受,想着给他安排一个房子,谁知章士钊却不以为然,硬是把总理的好意给推了回去。 但周总理并没有放弃,转头找上章夫人,章夫人不好意思拒绝,最终,相中了史家胡同51号这处院子。 为了让老先生安心住下,周总理灵机一动,干脆把这院子的名义改成了“公安保卫处宿舍”,章士钊这才答应下来,这一住,就为日后的纠纷埋下了伏笔。 章士钊有一位养女,这位养女名为章含之,还给毛主席当过英语老师,章士钊过世后,按规定,这处公房理应由外交部收回。 但考虑到章含之也在外交部工作,出于照顾,便允她继续居住,后来,章含之与同在外交部的乔冠华结婚,一家三口,在这座院子里开启了新的生活。 院子的第三代“主人”,是章含之的女儿洪晃,从出生到长大,她几乎没离开过这里。 对她来说,这院子不只是房子,而是她人生的坐标系,外公的书房、父母的卧室、院子里的每一块砖,都刻着她最鲜活的记忆。 然而,情怀归情怀,自从章含之接手,外交部似乎就没再管过房子的维修,年深日久,房屋老化严重,取暖都成了问题,为了维护这个家,章含之和洪晃母女俩前前后后贴了不少钱进去修缮。 等到章含之也去世后,房子的归属问题终于再次摆上台面,外交部明确要求洪晃搬离,理由简单直接:这房子自始至终都是公产,产权属于外交部。 可洪晃却不满意,在她看来,这院子是三代人生活的“根源”,直言,这房子在她这房子外公手里时,就没给房产证,怎么这房子就成外交部的。 当外交部提出可以给她安置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楼房时,她更是不屑一顾,她认为,那一点地方,装不下这么多年的回忆。 法庭上,洪晃的诉求很明确:要搬走可以,但必须赔偿多年来全家投入的维修费。 2011年,法院判决,双方达成和解:外交部向洪晃支付80万元补偿款,而洪晃则需在15天内搬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