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不好,印度人居然开始反思了!印度经济学家帕纳加利亚说:印度本可以在20年内完全取

不好,印度人居然开始反思了!印度经济学家帕纳加利亚说:印度本可以在20年内完全取代中国,然而在这10年来印度制造都还是一个空谈,这就算了,更大问题是又失去了美西方产业的转移机遇。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印度经济学家真是说了句实在话,而他这回道出了印度制造业的真实困境。 要知道,2014年莫迪政府推出“印度制造”计划时,可谓信心满满,当时的条件确实不错:14亿人口红利、优质的人才储备、还有不错的英语基础。 政府甚至拿出230亿美元搞生产激励政策,看起来是要来真的。 但好景不长,计划执行4年后,目标产值只完成了37%,补贴发放还不到8%。更要命的是,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2023年跌到了12.84%,连1960年的水平都追不上。 这还不是最糟的。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产业链开始大洗牌,本该是印度的黄金机遇。 可现实给了当头一棒,富士康195亿美元的半导体项目因为审批迟缓泡汤了;福特投资20多亿美元折腾了20年,最后还是关门走人;美国迪士尼都想撤离印度市场。 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是三个老大难问题没解决。 首先是基础设施太差,工厂夏天平均每天停电3小时,富士康清奈工厂2025年第二季度就因停电耽误了80小时生产。 物流成本更是离谱,占GDP的14%,是中国的2.3倍。从孟买到德里运个货,比从上海到乌鲁木齐还多花3天。 还有就是政策朝令夕改,2023年突然对进口笔记本电脑实施许可证制度,结果把戴尔、惠普、苹果的货都堵在了港口,两天后又紧急叫停,这种朝令夕改把外资企业吓得不轻。 最后是人才困境,青年失业率高达45.4%,受过高等教育的也有14.3%找不到工作。 工厂招不到熟练工人,还得自掏腰包培训,而种姓制度的阴影也没散,高种姓不愿给低种姓打工,工厂管理效率低得可怜。 再看看人家越南,抓住了这波产业转移的机遇。制造业占GDP从2014年的20.37%涨到2023年的23.88%,2022年光手机出口就达573亿美元,是印度的近四倍。 别看越南的外资总额不如印度,但人家投资都精准打在制造业上。 反观印度,外资大多流向服务业,制造业反倒萎缩了,结果就是“有增长、无就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就拿手机产业来说,印度虽然号称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国,但60%的零部件还得靠中国进口,摄像头更是离不开中国供应。 苹果在印度组装iPhone,良品率比中国低12个百分点,成本还要高出35%。 有意思的是,印度政府想用高关税保护本土企业,2020年一口气提高了4500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 结果呢?2023年对华贸易逆差还是高达852亿美元,该进的还得进,反倒抬高了自己的生产成本。 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靠的是真本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稳定的电力供应、完整的产业链、熟练的产业工人。 这些都是一点一滴攒出来的,可不是开个会、喊个口号就能有的。 看看印度现在的样子,产业配套不全、基建跟不上、政策摇摆不定、工人技能有限。 这哪是要当“世界工厂”的节奏?连越南、墨西哥这样的新兴市场都比不过。 帕纳加利亚这番反思倒是难得实在,印度确实错过了两波机遇:一波是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一波是全球产业链重组。 关键问题不在于没机会,而在于机会来了接不住、落不了地。 现在的印度制造,就像是参加马拉松,起跑时信心满满,跑着跑着发现鞋带没系好,水没带够,路也不熟,最后连业余选手都追不上了。 这反思来得是不算晚,就看能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根子,下定决心去解决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