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贫穷的农家夫妻,丈夫不到四十去世,妻子独自拉扯先天聋哑的儿子,日子艰辛; 但再穷再累,母亲都全心全意呵护儿子长大,从无怨言; 儿子逐渐懂事,慢慢学会了比划手势和母亲交流;妈妈对自己的好,他看在眼里,感恩在心,冬天的夜晚,他必先用自己的身体帮妈妈暖被,夏日的夜晚,家穷无蚊帐,他必坐在床头帮母亲驱赶蚊虫,往往守到天亮; 母亲如果身体健康,饮食正常,哑巴儿子就常常嗬嗬发自内心的高兴; 如果母亲身体不舒服,哑巴儿子就急的躲在厨房哭泣; 哑巴帮镇上的当铺担水赚取微薄薪资,所得酬劳自己不留分毫,全部交给母亲,母亲想存钱给儿子娶媳妇,但看着除了用于娘俩基本生活后所剩无几的铜钱,往往暗自垂泪; 一天,哑巴在当铺干活,不小心水溅到了一个富家公子身上,公子大怒,责骂不已,当铺老板连忙赔罪:贵公子息怒,此人先天聋哑心善,绝非故意!公子本是读书之人,听完当铺老板介绍哑巴母子的事迹,心怀戚戚,拿出五千钱给哑巴,哑巴坚决不要,店铺老板比划小指(哑巴的手语中,拇指代表天,食指代表地,中指代表父亲,小指代表母亲)告诉哑巴这是公子好心给你奉养母亲的,他才磕头接受; 回到家里,母亲见到拿了这么多钱,以为这是不义之财,不是偷盗得来就是捡拾了人家的遗漏之物,她气急,抽打儿子,哑巴跪在地上,又无法解释又怕母亲气坏身体,急的咿咿呀呀乱比划; 母亲迈着小脚去到当铺,要把钱还给老板,老板忙对她解释了原委,这才知道错怪了儿子,她一步一步回到家中,哑巴还跪在那不敢起身,母亲抱着哑巴的头大哭,抚摸着刚才一怒之下抽打出的伤痕:儿啊,苦了你!妈错怪你了! 村里人感慨哑巴儿子至孝,上报官府,官府于是做了一块牌匾送到村里,上书:至善至孝!族长在村口立了一块牌坊,把牌匾挂在上面,全村引以为荣; 后来闹匪患,土匪来到村口,一看牌匾:这是孝子的村庄,不可惊扰!偃旗息鼓绕道而走; 母亲临死前,找到族长,把一生存下来的七千钱交给他,拜托他帮哑巴儿子买几亩薄田养活自己,如果有心善不嫌弃哑巴的女子又不要彩礼的能够结为夫妇就最好,没有的话就算了,别误了人家; 然后千叮咛万嘱咐族长自己的丧事花费决不要超过五百钱,留着钱给儿子生活!#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