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79年深夜,西藏左贡兵站的两条藏獒突然哭嚎起来,战士们听到之后纷纷紧张不已,

1979年深夜,西藏左贡兵站的两条藏獒突然哭嚎起来,战士们听到之后纷纷紧张不已,因为当地有“狗哭人亡”的说法,第二天军车到底还走不走,这让指导员开始犯难。 1979 年深秋的西藏,寒意已经很重了,左贡兵站就设在山坳里,四周的山光秃秃的,风刮过的时候,能听见呜呜的响声,兵站里养着两条藏狗,不是那种体型特别庞大的藏獒,不过站起来也够吓人的。 这两条狗是兵站的老住户了,平时见了穿军装的就摇尾巴,要是来了穿便衣的陌生人,立马就会警觉地叫起来,是兵站不错的守卫。 那天深夜,大部分战士都已经睡熟了,兵站里静悄悄的,只有几盏灯还亮着,突然,那两条藏狗不知怎么了,开始发出奇怪的叫声。 那声音不是平时那种响亮的吠叫,而是呜呜咽咽的,像是在哭,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听着让人心里发毛。 不少战士被这哭声吵醒了。有个老兵经验多,说这可不是好兆头,当地有说法,狗在夜里这么哭,怕是要出事,搞不好就会 “狗哭人亡”。 这话一传开,战士们都紧张起来,互相议论着,没人再有睡意。 指导员冯正荣也被吵醒了。他起来走到外面,确实听到了狗的哭声,那声音断断续续的,一直没停,他心里也犯嘀咕,在这川藏线上跑运输,本身就风险不小,各种意外都可能发生。 兵站里有老兵跟他说,之前竹卡兵站也出过类似的事,夜里狗一哭,第二天就有车队出了车祸,还有人没了性命,八一兵站那边,也有过狗哭之后车队遇险的情况。 战士们都在等着消息,想知道第二天的行程会不会变,按原计划,他们第二天要继续赶路,翻越怒江山,把物资送到前线去。 可现在出了这档子事,大家心里都没底,有人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推迟一天出发比较稳妥,万一真出事了,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冯正荣去找连长李能好商量,李能好当兵时间长,技术过硬,开车修车都是一把好手,在连队里很有威信。 他听了冯正荣的话,没多说什么,只说这种事不好说,但运输任务紧急,前线等着这些物资过冬,要是耽误了,后果更严重。 冯正荣心里清楚,李能好说得有道理,他们执行的是战备运输任务,耽误不得,可他也不能不考虑战士们的安危,那么多兄弟跟着他,他得对每个人的安全负责。 思来想去,他做了决定:按原计划出发,但推迟半小时,让大家把车辆仔细检查一遍,尤其是刹车、方向这些关键部位,一点都不能马虎。 出发前,冯正荣给战士们强调了安全问题,他说,不管狗哭是不是真的预兆,大家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特别是翻越怒江山那段路,坡陡弯多,千万不能大意,车队要保持好车距,前辆车走了,后辆车再跟上,不能抢道,不能超速。 车队出发了。冯正荣开着头车,速度放得很慢,过弯道的时候,还特意按喇叭提醒后面的车。 怒江山的路确实难走,从海拔四千多米的山上往下走,要经过七十二道拐,一路下去海拔落差一千八百多米,路边就是悬崖,看着就让人眼晕。 上午还算顺利,没出什么事,到了中午,车队在邦达兵站歇脚吃饭,大家心里稍微踏实了点,可下午继续赶路的时候,意外还是发生了。 走在后面的 61 号车突然抛锚了,司机是刘学贤,他技术很好,平时开车很稳,从没出过岔子,李能好的车和救济车见 61 号车停了,也赶紧停下来帮忙。 前面的车队到了预定休息点,冯正荣清点车辆的时候,发现少了三辆,心里一下子就揪了起来。他派人去打听,一直等到晚上九点多,还没见这三辆车的影子,心里越来越着急,不由得想起了夜里狗哭的事。 直到晚上十一点多,那三辆车才赶了上来。原来 61 号车是油管冻裂了,李能好他们帮忙修了好几个小时才修好。 看到三辆车平安到达,冯正荣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战士们也都松了口气,互相拍着肩膀,脸上露出了笑容。 后来有人说,是藏狗的哭声提醒了大家,让每个人都不敢松懈,才没出大问题,也有人说,是冯正荣的决定做得对,既没耽误任务,又做好了防范措施。 其实,在高原上,动物有时候确实能察觉到一些人注意不到的东西,这两条藏狗平时和战士们处得不错,或许它们真的感觉到了什么危险,才会发出那样的哭声,不管怎么说,那次运输任务总算顺利完成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想想,当时那种情况下,换作谁都会犹豫,一边是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大家的担忧,一边是紧急的任务和前线的需要,确实不好抉择。 冯正荣的做法,既考虑了实际情况,又做了充分的准备,算是比较稳妥的了,要是当时真的因为狗哭就停了下来,耽误了物资运送,那损失可能更大。 而如果完全不当回事,不做任何准备就出发,万一真遇到危险,后果也不堪设想,所以,有时候遇到这种两难的事,关键还是得权衡好利弊,做好该做的准备,这才是最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