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退役少将山本一郎近日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提出一则惊人的预警:中日两国在东海和台海问题上的矛盾不断加剧,军事冲突已经难以避免。这位有二十多年自卫队参谋本部经验的战略专家强调,如果战争爆发,结果将极其严重——不仅仅是输赢问题,很可能造成一方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中日的经济原本绑在一起,尤其是在汽车、电子这些领域。 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巨大,许多高科技零部件还得靠日本,但中国的生产线同样是日本车厂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因为这种相互依赖,一旦局势出问题,不但外资要吃亏,中国的产业和就业也会跟着遭殃。 在历史上,中日虽然一直有分歧,可也不是没合作过。比如东海渔场的谈判、环保方面的联合项目,两国以前也能坐在桌前慢慢掰扯,每次不至于把矛盾闹大。 但到了这几年,两边的对话机会越来越少,大事小情都变成了互相喊话,误会也比以往容易滋生。没有渠道沟通,哪怕一件小事也可能一下子被放大,引发更大的冲突。 在钓鱼岛争议爆发以后,两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之后日本的西南那些小岛也被牵扯进去。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使得台海紧张跟日本的安全产生了更直接的联系。 日本怕事情扩大,索性开始在西南诸岛部署导弹和防空设备,这一切都是因为担心中国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动作。 对中国来说,不断提升自己的军力已经成了现实需求,新装备、新舰艇逐年下水,综合实力比之前强了不少。 这些变化对日本的刺激也实实在在,形成了一种“你防我、我防你”的局面。双方你来我往,其实都想保住自己安全,可这样搞到最后,防御成了进攻的前奏,安全变成彼此的心病。 表面上是为了自保,实际上却把战争的风险越抬越高。哪怕是海里的船、不小心拐了下弯,或者飞机飞得太近,都可能成为点爆危机的那根导火线,一旦局势真的失控,没有谁能全身而退。 山本一郎说的“最坏局面”,也绝不是空穴来风。现在不是几十年前靠武器分高下的时代,两个经济总量全球数一数二的国家真要闹翻了,没有赢家。 中日一旦真的闹起冲突,供应链、工厂、家庭都难以独善其身,这种后果,不是谁想象出来的,而是真真实实的现实威胁。 所以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再拼军费,而是冷静下来想想,怎么让谈判和对话有机会重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