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耻的印度人,在中国深圳成立技术非常低的科技公司,然后复制中国成熟的科技产品,卖向全世界,然后印度人还要公开嘲讽中国和中国人!这种操作,简直把“无耻”两个字写在了脑门上。 深圳作为中国科技产业的核心城市,聚集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和制造工厂。 而某些不怀好意的印度人,就开始利用这里的便利条件,注册公司,直接从华强北等电子市场采购现成的电路板、芯片等零部件,然后在自己的小作坊里进行简单组装,生产出跟中国一模一样的产品,标上印度制造的名号,卖到全世界各地疯狂敛财! 就说去年吧,南山区市场监管局端掉过一个印度人开的小作坊,三十来平米的地方塞了二十多个工人,桌上摆的全是没贴标的智能手表。拆开一看,主板设计跟小米某款产品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连螺丝孔的位置都没差分毫。 后来查流水才发现,这伙人半年就往东南亚卖了三万多块,利润比正经做贸易的高出一大截——毕竟省了研发的钱,连模具都是找华强北小厂仿的,成本压到了正品的三分之一。 更绝的是他们抄无人机的套路,大疆花了八年打磨的飞控算法,印度公司买台整机回去,拆了芯片用逆向工程软件一读,再找深圳的外包团队改几行代码换个界面,就敢印上“自主研发”的标签。 去年德国电子展上,有家印度公司展出的无人机,连包装上的产品参数都抄错了——把“续航30分钟”写成“续航30小时”,被中国工程师当场指出来还嘴硬,说这是“技术突破”,台下懂行的都在憋笑。 说起来,这些公司注册方法也简单,找个代理公司花五千块,三天就能拿到营业执照,地址填的都是深圳郊区的共享办公室。 他们专挑那种专利快到期或者维权成本高的产品下手,比如充电宝、蓝牙音箱这类技术门槛低的,造出来的商品直接挂到网购平台,详情页照片都是用正品图P的,连光影角度都懒得改,销量还真不少,尤其在非洲市场,很多人分不清真假。 技术窃取的花样也多。前年有家印度公司想抄华为的通信模块,直接在深圳科技园门口摆了个招聘摊,开价月薪五万挖工程师,要求只有一个:带一套公司的技术文档来面试。还有所谓的展会间谍:去年高交会上,几个印度人拿着放大镜对着OPPO的折叠屏手机拍了俩小时,连铰链结构都量得清清楚楚,被保安发现了还说是“学术交流”。 更可气的是,这些印度企业赚着中国的钱,居然还不忘踩中国一脚!印度某科技公司老板在采访里说,“中国企业只会堆参数,我们才懂用户真正需要什么”,结果记者扒出来,他们所谓的“用户需求”,不过是把小米的系统界面换成印地语。还有个做智能家居的印度公司,在官网上写着“用印度智慧优化中国方案”,点开产品介绍,连电路图都带着深圳某代工厂的水印。 海关的数据显示,去年深圳出口到印度的电子元件增长了27%,但同期中国品牌的整机出口却降了11%,明眼人都知道,多出来的零件去哪了。 可为啥大家都愿意买印度仿品呢?说白了,还是贪小便宜。举个例子,中国公司花三百万研发的人脸识别模块,印度人仿出来卖价只有十分之一,在推销产品的时候,印度人还大言不惭的跟客户说“中国人的东西溢价太高”,不明真相的大家,可不就哪个性价比高选哪个了! 其实这些套路也没啥技术含量,就是仗着深圳供应链太完善,从芯片到外壳一天就能配齐。他们甚至懒得改设计,某款印度仿造的扫地机器人,连APP里的中文提示都没删干净,用户点开还能看到“请清理主刷”的简体字。 现在深圳这边也开始管了,去年一年就查处了60多家类似的印度公司,罚没的仿制品堆起来能装满两个集装箱。但架不住利润高啊,有个印度老板被罚款后,换个名字又注册了新公司,照样在城中村搞组装。 说白了,还是咱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太高,小企业维权耗不起,才让这些人钻了空子。不过话说回来,真有本事倒是自己搞研发啊,整天抄来抄去,还敢嘲讽原创,这操作也是没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