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鲍威尔你怎么收场?为了收割到东方大国,美联储就是不降息,宁可每年支付1.5万亿的债务利息也不降! 现在特朗普几乎天天在社交媒体上点名指责鲍威尔,强调只要降息,国家每年就能省下一大笔利息。这笔钱可以投到公共工程,也能缓和普通人的抱怨,对总统选战也有帮助。 特朗普干脆亲自跑到美联储问鲍威尔,为啥非要花大钱修楼,却硬是不肯在利率问题上松口。这种公开杠上,已经让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矛盾摊在桌面。 鲍威尔之所以坚持高利率,不只是他个人的固执。他很清楚低利率会让美国资本外流,尤其是在中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现在。 不久前中国央行刚刚降准,降了利率,导致大量国际资本不断流入中国投向新兴领域。 此时假如美联储跟着降息,无疑是主动让出金融上的主动权。高利率让美金在全球依旧有吸引力,也能倒逼部分海外资金回流美国,所以鲍威尔只能硬撑。 不过高利率带来的压力也很大,最新财政部数据显示,光是联邦政府一年就得拿出上万亿美元还利息。 这个数目已经占到全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多,国会预算办公室也说,照这样下去,到2029年国债规模要超过GDP总量。 这么大压力下,民生支出被逼得越来越紧,公司也都抱怨融资压力太大。许多企业举步维艰,债务成本涨得狠,甚至有人喊着如果美联储不改政策,债市就要出问题。 金融市场反映更直接,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这在历史上常常被看作是经济即将进入低谷的明确信号。 摩根大通、高盛这些金融巨头也急了,直接要求放松监管,否则国债市场会因流动性问题受到影响。 可这些问题并没有让鲍威尔转向,他始终认为守住高利率最关键,毕竟这关系到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里的位置。 美国过去几十年靠着金融优势收割全球财富,通过加息和降息操控资本流动。 但现在这个套路不好使了,中国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被冲击,高度宽松下,反而吸引更多海外投资流进本国高科技和绿色产业,把资金真正用在发展的“刀刃”上。 鲍威尔那种希望靠加息把资本从中国“吸回去”的打法,眼下已经越来越难奏效。 既然高利率收不成全球资本,美国自己却被房地产、债务、企业经营等一系列难题缠住,高层、总统、内部官员、华尔街,无人不感到压力山大。 内部意见分裂,外部民意和政客夹攻,美联储的权威和鲍威尔的立场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之前美国靠着高利率在世界收割,现在难以再把这招玩下去。中国推动的宽松政策已经让其金融市场成了全球新宠,而美联储的高利率成了一把“双刃剑”,美国国内的压力越积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