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4月20日,在老山战役,越军手持喷火器,喷向我方弹药库,一名嘴啃压缩饼干的战士,眼里充满杀气,猛抱起一箱手榴弹冲了出去,结果出人意料!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一九八七年老山前线拍下一张特别照片。 照片里头的战士头上缠着纱布,右边胳膊的伤还在渗血,随便包扎的绷带盖不住严重的伤情。 他嚼着干硬的压缩饼干,眼神穿过弥漫的硝烟盯着远处,那股子坚定藏都藏不住。 拍完这照片没多久,他和战友塞了几口干粮,端起枪就扑进了战场。 先扔出去的手榴弹震懵了靠前的越军,他就趁这功夫带着战士往敌军阵地上冲。 子弹噼里啪啦打得像下雨,他凭着练出来的本事躲过致命枪子,手里枪响一次就有一个敌人倒下,这仗光他一个人就撂倒了十五个越军。 枪炮声越密,越显出他那股临危不乱的硬气。 打到这份上疼都感觉不到了,他那双眼睛就是无声的号令,战友们跟着拼了命,硬是啃下了这场硬仗。 照片的主角叫王高银,这里头记下的是他在前线实实在在拼出的一条命。 云南麻栗坡有座孤零零的八里河东山,守在国境线上。 山不算高,八百米出头,三面都是陡得跟墙似的峭壁,就南边有条陡坡能爬上去。 这巴掌大的地方,居然成了解放军和越军死拼的战场,战士们都说这是八十年代的上甘岭。 山上难处太多,吃的喝的用的全靠人一趟趟背上山,越军又掐断了水源断了电,空气里全是灰土和火药混在一起的呛人味。 战士们窝在窄窄的坑道里,一天三顿基本就靠压缩饼干顶着,眼皮都不敢闭紧,随时得防备敌人摸上来。 那会儿两边阵地隔得太近,近得能互相看清对方动作,紧张程度跟拉满的弓似的。 三号哨卡风险最大、最吃紧,消息传下来,一直话不多的王高银自己请命去守这个点。 那个哨位有多险? 抬头就能看见越军的人影,山脚底下一点风吹草动都得当心。 为啥王高银非往这火坑里跳? 他心里明白得很,这位置守不住,整个防线都得跟着动摇。 他参军几年,什么样的硬仗没打过,平时练得又苦,对自己有底气。 天擦黑的时候,哨位外面除了风声和虫叫,静得吓人。 王高银清楚这是暴风雨前的安静。 他把战友叫到一块儿,借着煤油灯看地图,声音压得很低:“这地形太容易挨偷袭,得想牢靠办法。”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主意,最后他拍板,夜里分班巡逻设三道警戒线,掩护撤、反突击和甩手榴弹这些动作全得练到像身体本能。 他把自己步枪来回检查几遍,对着战友说了句:“吃喝枪弹都备齐,精神头绷紧点,别给敌人钻了空子。” 这话说完没多久,枪声就真爆开了。 那是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号深夜。 王高银和战友刚啃完点干粮准备轮着眯会儿,山脚就有动静。 他冲到观察点,月光底下几个黑影正朝哨位摸过来。 王高银沉得住气,等这帮人靠得够近了才连着扔出去两颗手榴弹。 轰隆一声,当场炸死一个越军,还有俩被炸得滚下山去。 这下捅了马蜂窝,敌人疯了一样朝哨卡甩炸弹甩炸药包,响声震得耳朵嗡嗡响。 一颗手榴弹就在边上炸了,王高银被震得当场昏死过去。 战友急得把他拍醒,一睁眼就看见四五个越军兵都快摸到坑道口了。 顾不得头晕眼花,他抄起枪就吼着战友顶上去。 敌人被这不要命的架势打蒙,第一次冲锋被打退了。 越军换了招数,抬出喷火器对着坑道口呼呼地喷。 火舌卷着浓烟往洞里钻,人呛得喘不上气。 王高银他们被迫退进猫耳洞,洞外没遮没挡,眼看阵地要丢。 洞里可堆着成箱的手榴弹、炸药、地雷,这要是被火点着了,一切都得完蛋。 就在这节骨眼上,王高银抱起个整箱手榴弹就冲了出去,对准越军喷火兵位置拼命甩。 炸得敌人抱头鼠窜。 干这事玩命得很,要是引爆了箱子他自己也得粉身碎骨。 敌人彻底懵了,他和战友趁势端枪猛扫,硬是守住了哨位。 打到最凶的时候,有战友瞥见他连钢盔都没戴,他头也不回地喊:“别停下!给我往前压!” 一场血战下来,王高银单人就结果了十五个敌兵,哨位寸土未失。 那张照片成了那个年代的印记。 绷带渗着血,压缩饼干在嘴里嚼着,那双直视前方的眼睛,像是要把某种东西印到人心里去。 硝烟总会散尽,但像王高银身上那股子“活着干,死了算”的铁劲儿,多少年过去了,想起来还是那么顶天立地。 主要信源:(东部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