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塔塔集团,跑到上海来找我国的空调压缩机企业了,要求提供技术和设备,帮助印度提高空调压缩机水平。这家企业就是位于上海的海立集团! 全球高温来袭后,印度成了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空调市场之一,但是他们的本土的空调制造十分落后,所以必须依赖进口技术。 在印度依赖的进口技术中,中国就占一半及以上,这种可怕的比例让印度政府认识到必须要发展本土的技术,于是莫迪政府就一直在推动“印度制造”。 莫迪政府要求本地的空调企业提高效率,让他们尽快研制出利国利民的空调制造技术,必须要让印度享受到本土空调吹出来的冷风。 莫迪一句话,印度企业累断腿,如果技术真的如同他说的这么简单就好了,想发展到什么程度只需要一句话,它自己就能研究出来。 这么多年,印度的空调研究技术一直没有提高难道是他们不想吗?是因为他们确实技不如人,印度财团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从其他国家进口技术,反正这些钱都会在日后赚回来。 可奈何莫迪不允许他们摆烂,哪怕是一点一点凿,也要把技术凿出来,在这种高压的情况下,塔塔集团决定寻求外援。 塔塔集团是印度最大的财团,他们不缺购买技术的钱,就看有哪个企业愿意与他们合作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就找到了可以促成合作的集团。 上海海立集团,是全球第三大空调压缩机的供应商,他们擅长的技术是变频和高效节能等当下最热门的领域。 海立集团靠着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成为了格力和美的这种国民品牌的供货商,而且他们还能参与到生产当中。 海立集团的专利技术在行业内都是出了名的,如果印度想要寻求新的突破口,找他们是最合适不过的。 塔塔集团有这个想法,但是海立可不一定非要和他们合作,因为塔塔集团并不能为海立提供太多帮助,只能帮忙扩张印度的市场。 但海立并不是对印度市场一无所知,中国的美的、格力、海尔均在印度设有工厂,部分生产线上使用的还是海立压缩机。 如果海立需要进驻印度市场的话,完全可以和其他公司合作,哪怕是和中国品牌联手都行,为什么非要和塔塔合作呢? 关键原因就出在竞争上,中国有好几个品牌都在印度建设了生产线,但品牌自身也研究的有压缩机技术,从这一点上看,他们和海立是竞争关系。 而且还有日本的工厂在里边横插一脚,所以也就搞得印度的市场十分杂乱,如果海立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就要和印度当地的财团建立合作。 如果和塔塔集团合作的话,海立面临的关税难关也会减轻许多,可现实真的像海立想的这么简单吗? 看着莫迪政府的态度,可能是想让印度本土的集团完全掌握独立的技术,如果把专利直接卖给塔塔集团,海立就没了立身的根本。 如果双方开始合作之后,塔塔可能会提出专利需求,但海立并不一定同意转让核心技术,这条路走不通之后,塔塔还可以购买海立的生产线设备,然后在印度建厂,中国也能赚取设备的出口利润。 还有一种互惠互利的方法就是双方合资建厂,但那时候海立占据的股份可能要低上许多,因为印度有外资限制政策,这三个选择对塔塔来讲都很合适,但是对海立来讲就存在很大风险。 从短期利益来讲,设备出口和技术都能直接为他们带来收益,可一旦合作的时间过长,那么就可能把技术泄露,说不定塔塔还会反向出口。 现在印度的政策对外资十分不友好,他们一直都在要求外资企业转让技术,否则就加赠关税,小米手机就收到了类似的施压。 而塔塔也背靠这条政策,想通过合作降低对中国进口的依赖,并且把技术掌握到手中,届时他也能完成莫迪交代的任务,实在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但是海立也不傻,他们就是靠技术吃饭的,如果把技术交出去了就相当于砸了自己的饭碗,所以他们宁愿不合作也不会出卖技术 信息来源:印度下令:对中国工厂“豁免”——鲁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