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在解放军70年代提升最快的2个人,但结局却完全不同。 在解放军的历史上,70年代

在解放军70年代提升最快的2个人,但结局却完全不同。 在解放军的历史上,70年代有两个人晋升速度特别快,一个是从副团长直接跳到副军长,另一个是从连级干部几年内升到大军区副司令,可他们的结局却天差地别,让人忍不住想探个究竟。 王英洲1939年出生在河南叶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他从小就帮家里干农活,练就了一身力气。1956年底,他报名参军,被分配到54军一个步兵单位,从最底层战士干起,每天操练队列和射击,很快就适应了军营生活。1957年部队去朝鲜执行任务,他负责后方保障,在海岸线附近站岗巡逻,帮助当地重建家园。回国后,部队转战西藏平叛,他当上侦察班长,在洛隆地区执行任务,翻山越岭收集情报,为作战提供支持。1962年边境冲突中,他带领班组在前线作战,表现突出,从班长升到排长。1964年一次训练事故,一名战士投弹出错,他扑上去保护大家,结果右臂受伤截肢,从此成了独臂军人,但他坚持留在部队,继续带兵训练。54军上下都知道他这个独臂连长的事迹,大家都佩服他的韧劲。他逐步升到副营长、副团长,一步步积累经验。 孙玉国1941年出生在辽宁丹东,早年家庭条件一般,他1958年进沈阳冶金机械厂当工人,学操作机床,积累了不少技术技能。1961年他参军,进入边防部队,驻扎在黑龙江地区,从战士干起,先后当过文书、司务长、边防站管理员。1964年后,中苏关系紧张,他升到饶河边防站站长,正连级干部,负责巡逻任务。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他直接参与指挥自卫反击,组织士兵抵抗入侵,立下战功,战后沈阳军区记一等功,还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的事迹在军内传开,晋升速度开始加快,从站长转为团副团长,处理边防事务。孙玉国在部队里注重实际工作,协调巡逻和后勤,确保边境稳定。他的快速成长让很多人注意,那时候他还不到30岁,就已经在团级岗位上站稳脚跟。 1975年,王英洲在副团长位置上负责部队训练,那年全军搞大比武,他带的单位在多次考核中拿头名,组织士兵反复练习各项科目,成绩突出。军长韩怀智亲自检查,看到他的工作成效,直接上报上级,从副团长升到54军副军长,这在解放军历史上很少见,跨越了好几个级别。当时他36岁,这个提拔基于他多年的积累和实际贡献。孙玉国那年也继续向上走,从1972年当上黑龙江独立团团长,1973年升黑龙江军区副司令,1974年调到沈阳军区副司令,年仅33岁,成为最年轻的高级干部。他在这些岗位上参与军区规划,协调师团事务,处理边防和训练事项。他的晋升轨迹比王英洲还快,从连级到副军区级只用了几年时间,两人都是70年代军内典型,但起点和路径有点不同。王英洲靠基层磨炼,孙玉国借战功起步。 王英洲升副军长后,1979年54军参加南部边境自卫反击,他协助军长指挥作战,部队取得多个胜利,完成任务。1985年他调到河南省军区当副司令员,负责地方防务和民兵工作。1988年恢复军衔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唯一的独臂将军。1994年升政委,1997年改任司令员,处理军区日常,直到1999年离休,结束43年军旅生涯。他的职业生涯稳扎稳打,从基层到高层,始终注重实际贡献。孙玉国在沈阳军区副司令岗位上干到1977年,被免职降为正团级待遇,接受组织审查。1982年他转业到地方,任一家兵工厂副厂长,负责生产管理和行政事务,后来逐步适应新环境,直至退休。他的军旅生涯高峰来得快,去得也急,从33岁副司令到转业副厂长,变化很大,但他在新岗位上还是认真工作。

评论列表

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 12
2025-08-02 00:48
56年参军离你个头的休呀,
刘建波
刘建波 5
2025-08-01 23:37
王英洲
鹿山闲云
鹿山闲云 4
2025-08-02 14:35
狗屁一样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