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18年,福建高考状元留在美国,进入Facebook工作,年薪高达145万,手

2018年,福建高考状元留在美国,进入Facebook工作,年薪高达145万,手握豪宅豪车。可仅1年后,他突然从公司楼顶一跃而下,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陈勤是福建省的理科高考状元,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孩子,考到了这个份上,可以说是光耀门楣。清华大学招生组都特地跑来找他,他却没去,转头选了离家更近的浙江大学。那时候的他,身上还带着一股朴实劲儿。 进了浙大,牛人遍地,可陈勤依旧是那个最闪亮的星。毕业时,导师真心实意想留他在学校任教,这在当年可是个金饭碗。但他心里有更大的世界,他想去美国,去看看最顶尖的技术是什么样。 后来,他真的去了南加州大学。为了给家里省钱,他拼命学习,拿到了学校的最高奖学金,并且只用两年就顺利毕业。他的人生,就像我们玩的游戏开了“简单模式”,一路绿灯。 2018年,37岁的陈勤,人生履历又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他跳槽进了Facebook,也就是现在的Meta。一入职就签了22万美元的年薪,换算过来差不多是145万人民币。他在加州买了房与车,还把父母接到了身边照顾。 仅仅一年之后,陈勤从Facebook总部的办公楼顶,纵身一跃。他的生命,永远停在了38岁。 这一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事情的引爆点,看起来是一场职场斗争。他所在的部门是公司的核心,压力极大。后来,组里空降了一位新领导,据说与他不对付。在一个季度考评里,陈勤拼了命地加班,一个星期连半天休息都凑不出来,可那位上司,反手就给了他一个差评。 这个差评,直接把他推进了一个叫做“PIP”的计划里。 我们得说说这个PIP。它的全称是“绩效改进计划”,听着挺官方,但在硅谷员工的耳朵里,这东西基本等于“解雇倒计时”。你一旦进去了,就像被盖了个“待处理”的戳,想换个部门都没人敢要你。 更要命的还在后头。他的上司紧接着甩给他一个项目。后来有人透露,那个项目本身就是个烫手山芋,谁碰谁倒霉。陈勤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踩进了陷阱,还像往常一样埋头苦干。结果,项目毫无悬念地爆雷了,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这一下,开除他,似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对陈勤来说,被开除,远不只是丢掉一份高薪工作。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关键的东西:H1B工作签证。陈勤当时还没拿到绿卡,他自己以及他父母在美国的合法身份,都死死地捆绑在这份工作上。公司只要一解雇他,他只有60天时间去找下一家公司。 一个38岁的男人,背着沉重的房贷,身后是需要他赡养的父母。他必须在两个月内,在那个全世界精英挤破头的地方,找到一份新工作。这个难度,不亚于让他再考一次状元。如果找不到,他与他的家人,就会被直接遣返回国。 这对一个前半生顶着光环的人来说,是什么概念?是奇耻大辱。他从全村的希望,奋斗到世界顶尖的殿堂,最后却要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灰溜溜地回去。他过不了自己心里的坎。 他冲到公司,找上司理论,想为自己讨个说法。但迎接他的,只有一堵冰冷的墙。 几天后,解雇通知还是来了。 绝望之下,他走上了那栋大楼的楼顶。 他遇到的困境,是很多海外华人精英都会撞上的一堵无形的墙,我们叫它“竹子天花板”。技术可以非常牛,代码写得无可挑剔,但因为文化背景与行事风格,很难真正进入核心管理层。你更像一个高级的“零件”,好用,但随时可以被替换。这种身份上的被动,让你在职场斗争中异常脆弱。 脆弱的签证制度身家性命与饭碗捆绑得太紧了。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有肉吃,问题不明显。可拿近几年的大裁员来说,Meta与谷歌一裁就是上万人。对本地员工,这只是失业。对持有工作签证的外国人,这可能就是一场生存危机。 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们对“成功”的理解,可能太单一了。陈勤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一条直线:好好学习,考上名校,进入大厂,赚取高薪。他们就像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一路高速运转,不能出错,也不允许偏离轨道。这条路看起来光鲜,却也异常脆弱,因为它没有为“失败”这两个字,预留任何空间。 如果他当时选择回国呢?以他2019年的履历,一个有Facebook核心部门工作经验的技术专家,回国会没有出路吗?阿里、腾讯、华为、字节跳动,恐怕都会抢着要。 但他回不去了。“高考状元”的荣耀,以及整个家庭的期望,这些曾经推着他向上攀登的燃料,最终也变成了将他压垮的大山。 参考文献: 《华裔工程师Facebook总部跳楼身亡,生前疑遭职场霸凌》,南方都市报,2019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