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无论是七国集团还是五眼联盟,都开始朝着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方向快速迈进。但其中日本的沉默倒让外界颇为关注。为何日本在承认巴勒斯坦国的问题上,尚且没有实质性的政策举动呢? 实际上,这一点的确很特别。从社会基础来看,支持巴勒斯坦绝对是日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甚至是政界的主要共识。但从政策角度来看,无论是行政机构还是国会体系,始终没有将它作为一个正式的政策宣誓。这实际上是由4大因素所导致的。 第1,那就是所谓美主日从的外交决策体系。和欧洲追求所谓的战略自主相比,日本相对于美国的独立性非常弱。在美国仍然力挺以色列,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背景之下,日本不敢有任何政策上的冒进。在相关的联合国法案上最多也只会投弃权票,表达对巴勒斯坦的同情,而绝不敢站在美国的对立面。 第2,日本将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作用定位为经济贡献。实际上从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和日本在处理巴勒斯坦问题上就明确的职能划分。其中美国主要是政治斡旋,推动巴以之间的对话、停火以及和平进程。而日本更多是扮演经济角色。在冷战之后的前10年当中,日本甚至是巴勒斯坦地区的最大援助来源方。到目前为止,日本的国际协力机构仍然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发挥作用。 第3,日本有软肋抓在美国的手中。实际上,近期日本社会当中,呼吁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声量很大。但对日本政府来说,目前钢铝和汽车关税仍然是特朗普的杀手锏,也是影响日本经济的重要指标。如果日本贸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挑衅特朗普,那么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恐怕就是遥遥无期了,因此日本更倾向于搁置、暂时不予理会。 最后,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日本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历史包袱。现在的哈马斯,是广义上的巴勒斯坦激进派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整个20世纪的70、80年代,巴勒斯坦的激进派,实际上和日本的极左翼、也就是赤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日本的左翼力量在以色列策划过多起的恐怖行动。因此,日本稍稍有一些偏向巴勒斯坦和哈马斯的说法,都会遭到以色列驻日机构的强烈反弹。 因此,在以上这一系列内外因素的作用之下,虽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社会氛围已经具备,但短期之内恐怕很难成为日本的政策议程。从七国集团内部来看,围绕着巴勒斯坦政策可能会出现微妙的分化,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站在一起,而美国、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则会组成一个松散的政策联盟。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