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7年,美国海关私吞了中国女人行李箱里的6800美金,她却开心的笑了。殊不知

1957年,美国海关私吞了中国女人行李箱里的6800美金,她却开心的笑了。殊不知海关的这一行为,导致美国损失惨重...... 1957年,纽约港口,林兰英拎着行李箱就上了回中国的邮轮,她兜里揣着一张被没收的银行单子,那是她在美国读书多年攒下的6800美元,搁当时够普通美国人挣十年的。 海关的人把她行李翻来覆去地查,她手心全是汗,不是心疼那笔钱,是怕藏在化妆盒夹层里的东西被搜出来,500克锗单晶和100克硅单晶,这玩意儿在那会儿比黄金还金贵,她用蜡仔细裹着呢。 听见海关的人说 “钱我们留下了,东西没啥问题”,林兰英松了老大一口气,脸上还偷偷乐了一下。 这已经是她第三次申请回国了,1955年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这位在半导体领域小有名气的科学家就想回来,可美国移民局说 “关系到国家安全”,不让走。 那时候她在费城的半导体实验室上班,一年能挣8000美元,住着带花园的小别墅,实验室里有最棒的单晶炉和检测设备。 但收音机里播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消息,总让她睡不着觉,她日记里写着 “美国的实验室再厉害,也是给别人干活,我的祖国连一根像样的锗单晶都弄不出来,我哪能安心待着?” 那时候的中国,半导体这行当基本就是一片空,1956 年国家订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计划里,把半导体当成急着要搞的项目,可研究人员连锗单晶长啥样都没见过。 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人只能用铁锅当坩埚,用煤炉当加热的家伙,试着做单晶,结果不是纯度不够,就是晶体碎了。 林兰英通过香港的亲戚寄回来一本《锗单晶生长技术》,整个研究组都跟捡到宝似的,连夜复印了传着看。 1957 年夏天,林兰英总算踏上了上海的地儿,她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包半导体材料交给了中科院。 那500克锗单晶能直接用来做晶体管,100克硅单晶更是少见,美国根本不让卖给中国。” 这些材料很快就送到了北京的实验室,三个月后,中国第一根合格的锗单晶就凭着这些“种子”做出来了,比原计划早了整整一年。 这事儿传到美国,美国商务部跟着就把对中国的半导体材料出口管得更严了,还让所有华人科研人员签字保证 “不把技术传给中国”。 可林兰英早把关键的工艺参数记在脑子里了,她带回来的不只是东西,还有一套完整的单晶生长的理论。 1960 年,在她的指导下,中国第一根硅单晶做出来了,这让中国成了继美国、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生产硅单晶的国家。 第二年,用这些单晶做的晶体管收音机开始大批生产,老百姓终于能买得起 “红灯牌” 收音机,能听到全国各地的声音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为后来的集成电路研究打了基础,1965 年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做出来的时候,用的还是林兰英团队改的单晶生长法子。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林兰英不光要解决技术难题,还得应付各种政治上的事儿,1966 年,有人贴大字报,说她 “里通外国”,要没收她的研究资料。 她把所有的实验记录和图纸紧紧抱在怀里,在实验室守了三天三夜,直到军代表来解围。她说 “这些东西比我的命还重要,是国家的将来。” 改革开放后,都六十多的林兰英又开始研究化合物半导体,1980 年,她带着团队做出了中国第一根砷化镓单晶,这东西比硅单晶性能好,是做高速芯片的关键。 当时美国对这材料的技术封锁比硅单晶还严,她就带着学生自己设计单晶炉,用国产设备攻克了这个难关。 1994 年,她看到中国自己研发的砷化镓芯片用在卫星上,八十岁的老人激动得跟个孩子似的。 现在,中国已经成了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大国,每年做的硅单晶片占全世界一半还多,从 5G 基站到量子计算机,都离不开这些材料。 咱们用智能手机,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时,可能没几个人会想,这一切的开头,是七十多年前一个女科学家用化妆盒带回来的那几克金属。 林兰英的故事,让咱们看到了一个科学家最纯粹的追求,在个人好处和国家需要面前,她一点没犹豫就选了后者,这背后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是对科学的执着。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财富不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是能为国家发展出力气的知识和本事。 林兰英是那个年代科学家精神的一个代表,在那个技术落后的年代,正因为有这么一批愿意为国家出力的科学家,中国才能在短时间内搞起自己的工业和科技体系。 他们放弃国外好的条件,回到刚起步的祖国,啥都没有就从零开始,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苦付出,给中国的科技发展打了个好底子。 她一辈子没攒下多少钱,却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尊重,成了中国科技史上一座忘不了的丰碑。 【评论区聊聊】:对于林兰英用所有积蓄换来了国家科技发展的事儿,你有啥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