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欧盟现在后悔了,开始拿出“契约精神”武器了,坚决不承认美欧条约了。欧盟强调冯德莱

欧盟现在后悔了,开始拿出“契约精神”武器了,坚决不承认美欧条约了。欧盟强调冯德莱恩的“握手协议”不具法律效力,双方还没有谈好正式协议。欧盟突然反悔了。 2025年7月27日冯德莱恩与特朗普在苏格兰高尔夫球场高调宣布的贸易协议,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政治雷区”。当特朗普在镁光灯下宣称“历史性突破”时,欧盟委员会官网却在几小时后悄然发布声明,用“私营企业自主决定”的措辞将协议中的投资承诺虚化,这种“官宣秒打脸”的操作,暴露了欧盟内部盘根错节的利益冲突。 这场风波的核心矛盾在于“主权让渡”的底线之争。冯德莱恩作为欧盟执行机构的负责人,其谈判权限本就受制于成员国的主权边界。 当协议涉及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和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这类关乎经济命脉的条款时,成员国的反弹几乎是必然的。 法国总理贝鲁将协议称为“黑暗的日子”,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言“冯德莱恩被特朗普吃掉了”,这些激烈表态背后,是欧盟内部对“布鲁塞尔越权”的集体警觉。 毕竟欧盟的决策机制要求重大经济承诺必须经过成员国一致同意,而冯德莱恩的“握手协议”显然跳过了这一关键程序。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协议内容的“结构性失衡”。美国要求欧盟接受15%的统一关税,却在钢铝、农产品等敏感领域保留高额关税,这种“选择性开放”让欧盟产业界叫苦不迭。更讽刺的是协议要求欧盟购买美国能源,却无视欧洲已陷入能源依赖的现实——2024年欧盟从美国进口能源的成本已比俄罗斯时期高出3倍,继续扩大采购只会加剧“能源殖民化”风险。 欧盟的突然反悔,实则是对特朗普“极限施压”谈判风格的反噬。特朗普惯用的“先威胁后交易”策略,在钢铝关税、航空补贴等历史争端中屡试不爽,但这次却踢到了铁板。 欧盟内部对冯德莱恩“软弱妥协”的批评声浪,与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协议严重失衡”的警告形成共振,迫使欧盟必须通过“技术性否认”来挽回颜面。 这种“法律技术性撤退”在欧盟历史上并非首次——2019年与加拿大的CETA协议也曾因成员国反对而险些流产,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美国。 值得玩味的是,欧盟在否认协议时特别强调“契约精神”,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话术,实则是对美国长期单边主义行为的反击。 从撕毁伊核协议到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美国近年来的“毁约成瘾”早已透支了国际信誉。欧盟此次祭出“法律效力”大旗,既是对冯德莱恩个人权威的切割,也是对美国“交易艺术”的公开叫板。 这场风波的后续影响将远超贸易范畴,欧盟的反悔可能引发美国的报复性关税升级,进而冲击全球供应链稳定。更关键的是,它暴露了跨大西洋联盟的深层裂痕——当欧洲试图在中美博弈中寻求战略自主时,美国却仍将其视为“经济殖民地”。 这种认知错位,或许才是这场“握手协议”闹剧的真正根源。 来源:光明网 美欧贸易协议,为何“赢家少、输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