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剂名方:养阴清肺汤 —— 滋阴利咽的解毒良方
在感受过麦门冬汤滋养肺胃的奇妙功效后,本期我们将聚焦 养阴清肺汤 。当你出现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伴有口舌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这很可能是阴虚肺燥、虚火上炎所致。养阴清肺汤就像一位 “咽喉滋润师”,以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为法,补充肺阴、清除虚火、化解热毒,让干燥不适的咽喉恢复温润与舒适。
方剂渊源,源自喉科经验总结
养阴清肺汤出自清代医家郑梅涧所著的《重楼玉钥》。郑梅涧在长期治疗喉科疾病的实践中发现,许多咽喉病症与肺阴不足、热毒内蕴密切相关,尤其是 “白喉” 这类疾病,常因阴虚肺燥、疫毒侵袭所致。他根据 “阴虚者补之,燥热者清之,毒邪者解之” 的治疗理念,创制了养阴清肺汤。该方针对阴虚肺燥兼热毒的病机精准施治,既能滋养肺阴以治本,又能清热解毒以治标,历经数百年临床验证,成为治疗阴虚肺燥所致咽喉病症的经典方剂,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在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属阴虚肺燥者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方歌助力,速记方剂精髓
养阴清肺汤的方歌为:“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方歌首句点明方剂的核心功效;第二句列出玄参、甘草、白芍、麦冬、生地黄;第三句包含薄荷、贝母、丹皮;最后一句指出其对时疫白喉等病症需急煎服用的特点。通过方歌,能快速掌握养阴清肺汤的药材构成与核心作用。
精妙配伍,共奏润喉之效
养阴清肺汤由生地黄、玄参、麦冬、白芍、丹皮、贝母、薄荷、甘草八味药材组成,配伍严谨,兼顾养阴、清肺、解毒、利咽,相互协同,共同发挥卓越功效。
养阴润燥 “主力军”: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为君药,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重用至五钱,针对阴虚肺燥的核心病机,如同为肺脏 “深层补水”,补充亏损的肺阴,从根本上遏制虚火内生。麦冬甘苦寒,归肺、胃、心经,能养阴润燥、清肺生津,为臣药,辅助生地黄增强养阴清肺之力,滋养肺阴以润肺燥,缓解咽喉干燥。
解毒清热 “先锋队”:玄参甘苦咸寒,归肺、胃、肾经,能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既助生地黄、麦冬养阴,又能清除肺中热毒,针对咽喉热毒发挥重要的解毒作用;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助玄参增强清热之力,且能凉血消肿,缓解咽喉红肿疼痛。B
利咽化痰 “辅助队”:贝母(通常用川贝母)苦甘寒,归肺、心经,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针对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的症状发挥化痰止咳作用,同时能散结利咽,缓解咽喉不适;薄荷辛凉,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其性轻浮,能直达咽喉,清利咽喉以缓解疼痛,且能辛散透热,使热毒从表而解。
调和诸药 “平衡者”: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既能辅助玄参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又能调和方中诸药的苦寒之性,使整个方剂在养阴清肺、清热解毒的同时,避免寒凉伤胃,同时还能利咽止痛,增强缓解咽喉不适的功效。
医案见证,彰显润喉之力
案例一:《重楼玉钥》理论指导医案
据《重楼玉钥》相关论述指导的临床应用记载,一患者咽喉干燥疼痛,声音嘶哑,干咳无痰,伴有低热,口舌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医家诊断为阴虚肺燥、咽喉失润,给予养阴清肺汤治疗。患者服药 3 剂后,咽喉疼痛减轻,声音嘶哑好转;继续服用 7 剂,诸症消失,咽喉恢复正常,充分体现了养阴清肺汤的经典疗效。
案例二:现代名医医案
国医大师干祖望曾接诊一位慢性咽炎患者,症见咽喉干燥疼痛反复发作 2 年,遇劳或熬夜后加重,伴有干咳少痰,咽痒不适,舌红少津,脉细数。干老辨证为肺阴不足、虚火上炎,以养阴清肺汤为基础方,加玉竹增强滋阴润肺之力,桔梗利咽祛痰。患者服药 1 周后,咽喉干燥疼痛减轻;继续服用 2 周,症状基本消失,随访 3 个月未复发,展示了养阴清肺汤在现代临床治疗慢性咽炎属阴虚肺燥的显著效果。
适用禁忌,科学用药指南
养阴清肺汤主要适用于阴虚肺燥证,常见症状包括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口舌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现代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声带息肉、干燥综合征等属阴虚肺燥、热毒内蕴者。
使用养阴清肺汤时需注意:外感风寒所致的咽喉疼痛(症见咽喉疼痛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等)禁用,因方中多滋阴寒凉之品,可能加重寒证;痰湿壅盛者(症见咽喉痰多、黏腻不爽、舌苔厚腻等)慎用,以免助湿生痰;脾胃虚寒者慎用,需在医生指导下加减使用;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温热、油炸食物,避免吸烟饮酒,以防耗伤肺阴或加重热毒,可适当食用梨、百合、银耳等滋阴润肺食物辅助调理。
本文所有内容只作医学科普,不作临床指导用药!如有不适,请及时医院就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