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有个朋友去年把厂给卖了,把工人工资都付完了最后还剩个一两百万,他也有几百万没收回

有个朋友去年把厂给卖了,把工人工资都付完了最后还剩个一两百万,他也有几百万没收回来,同时几个供应商的钱也没还完,最后被告上法庭,现在是老赖,他打的几个官司也赢了,但也没要来钱!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愣在原地半天说不出话。这个朋友叫老周,我们认识十年了,他在工业区开了家五金厂,为人实诚,厂里的工人大多跟着他干了五六年。去年冬天见面时,他还笑着说要扩大生产,怎么转眼就成了"老赖"?我实在不相信,特意约他出来见了一面。 在城郊一家简陋的小饭馆里,我见到了老周。他比去年瘦了二十多斤,头发白了大半,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跟以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厂长判若两人。没等我开口,他先给我倒了杯酒:"我知道你想问啥,这事儿说来话长,但我不后悔。" 老周的厂开了八年,前几年生意红火,最多的时候有五十多个工人。转折点发生在三年前,一个大客户拖欠货款,一下子压了他四百万资金,导致他没法给供应商结账。"我跟客户催了无数次,对方总说'再等等',可我的供应商也要周转,工人要吃饭啊。"老周喝了口酒,眼圈红了,"那段时间我天天睡不着,头发一把把地掉,到处借钱给工人发工资。" 最困难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还跟亲戚朋友借了个遍。"我跟工人说过,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会欠大家一分钱。"老周说这话时腰杆挺得笔直,"有个老工人跟着我干了七年,他儿子结婚等着用钱,我哪怕去借高利贷,也得把工资给他结清。"这也是为什么他卖厂时,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工人工资结清,哪怕自己背上债务。 说起被起诉成"老赖"的事,老周叹了口气:"供应商也不容易,他们压了货收不到钱,资金链也断了,起诉我也是没办法。"其实他卖厂剩下的钱,先还了一部分小额欠款,剩下的本想等收回应收账款再还,可那些欠款就像石沉大海,官司赢了也执行不回来。"对方公司是空壳,老板早就把资产转移了,法院也没办法。"老周苦笑着说,"现在我成了老赖,坐飞机高铁受限,连孩子上学都受影响,可我问心无愧。" 我问他后悔吗?他摇摇头:"不后悔付工人工资,这是本分;也不后悔跟供应商说实话,没跑路躲债,这是良心。只是对不起家人,让他们跟着我受委屈了。"他掏出手机,给我看他女儿的照片:"孩子说长大要当律师,帮我把钱要回来,还说爸爸是好人,不是老赖。"说到这儿,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掉了眼泪。 老周的事让我想起另一个朋友,去年他的公司破产,卷着工人工资跑路了,至今杳无音信。对比之下,老周的"老赖"身份,反而透着一股悲壮的担当。他本可以像别人那样,转移资产、注销公司,把债务甩得一干二净,但他选择了最笨的方式:先保工人,再面对债务。就像他说的:"钱没了可以再赚,人心丢了,这辈子就真完了。" 上个月,老周给我发微信,说有个拖欠货款的客户主动联系他,愿意分期还款了。"可能是看到我没放弃吧,"他说,"对方说没想到我都这样了,还在想办法还钱,觉得我这人靠谱。"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老周眼里又有了光,他说要把这笔钱先还给最困难的那个供应商。 这件事让我想起老祖宗说的"人无信不立"。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说利益至上,却忘了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老周或许在法律上成了"失信者",但在道义上,他比很多"守信者"更值得尊重。他用自己的困境证明:一个人的信用,不是看他顺境时如何风光,而是看他逆境时如何担当。 老周常说:"人生就像做五金件,得有硬度,更得有韧性。"硬度是面对困难不低头的骨气,韧性是遭遇挫折不放弃的坚持。他现在虽然还背着债务,顶着"老赖"的帽子,但每天都在努力赚钱,认真生活。他说等把债还清了,还要再开厂,还请以前的工人回来,"到时候一定把风控做好,再也不能让大家跟着我担风险了。" 其实生活中,像老周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或许没那么精明,不懂钻法律空子,不会耍小聪明,但他们守住了最基本的底线和良心。他们可能暂时陷入困境,甚至被误解、被贴上标签,但时间终会证明,那些闪闪发光的品质——诚信、担当、善良,永远不会过时。 现在的老周,依然每天为生计奔波,为债务发愁,但他的腰杆挺得笔直。他让我明白,真正的破产不是失去财富,而是失去信誉;真正的成功不是拥有多少金钱,而是赢得多少尊重。就像他说的:"钱没了可以再赚,只要人还在,信誉还在,总有翻身的一天。" 看着老周在阳光下修理五金件的背影,我忽然觉得,这个被贴上"老赖"标签的男人,比很多光鲜亮丽的成功者更值得敬佩。因为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可以有低谷,但不能没有底线;生活可以有困境,但不能没有担当。这份在泥泞中依然坚守的诚信,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支撑我们走过风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