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第三轮经贸会谈,已经谈完了,从结果来看,属于是一个暂时没有结果的结果。但总体上,大家一方面是在呵护谈判的氛围,另一方面是都在维持一个正向的预期。 这些细节,我们从公开通报里便能瞧出端倪。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共同关心的经贸议题,展开了坦诚、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交流。而且,双方还回顾并肯定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以及伦敦框架的落实情况。这说明前两轮会谈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双方的认可,也为这一轮会谈奠定了一定基础。 根据此次会谈达成的共识,双方决定将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它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那就是双方都希望在这段时间内,继续寻求更妥善的解决方案,避免关税问题进一步激化矛盾,影响两国经贸关系。这90天就像是一个缓冲期,给双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深入探讨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其实,在谈判开始之前,就已经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动向。据《金融时报》报道,作为经贸会谈前的一种姿态,美方主动暂停了对中国实体实施新出口管制措施。与此同时,中方也大度地同意采取相同做法。这一来一回的举动,就像是双方在谈判前,先放下了一部分尖锐的武器,展现出愿意沟通、愿意缓和关系的诚意。 美方暂停新出口管制措施,这背后可能有着诸多考量。也许是意识到,过度的管制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损害美国自身企业的利益。毕竟,中国市场庞大,许多美国企业在中国有着重要的业务布局。长期的管制措施,可能会让这些企业失去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影响美国经济。而中方同意采取相同做法,也体现出中方以和为贵的态度,只要美方有诚意,中方也愿意积极回应,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谈判环境。 在经贸会谈中,双方肯定都有着各自的诉求和底线。美国可能希望在一些关键领域,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方面,从中国获得更多让步。而中国呢,自然也希望美国能够纠正一些不合理的贸易政策,取消那些无端的制裁和限制,为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虽然目前第三轮经贸会谈暂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但双方积极的态度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还是让人看到了希望。这种暂时没有结果的结果,其实也给了双方更多思考和调整策略的时间。接下来的90天,至关重要。双方能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和协商,在核心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将决定着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 我们期待着,中美双方能够以此次会谈为契机,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沟通态势,摒弃偏见和误解,真正从两国人民的利益出发,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信源:《金融时报》相关报道及中美双方关于第三轮经贸会谈的公开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