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开始害怕了。”这句话今天挂在不少外媒首页。彭博社7月31日独家消息,莫迪政府已经给印度国有炼油厂下了口头通知:立刻起草应急预案,一旦美国8月7日启动“二级制裁”,就准备在最短时间内把俄罗斯原油进口降到零。 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调整,而是印度能源战略的一次急转弯,要知道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可是俄罗斯打折石油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从2022年不到2%的进口占比,一路狂飙到如今的35%-40%,直接让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的原油供应国。 但现在,美国一纸关税威胁,印度立刻踩了刹车,国有炼油厂集体暂停新订单,转向中东和西非市场。 特朗普7月底在社交媒体上放话,从8月1日起,印度对美出口商品加征25%关税,还要额外支付“惩罚费”,理由就是印度“一边买俄罗斯石油,一边买俄罗斯武器”。 更狠的是,他还撂下话如果50天内乌克兰没达成和平协议,任何继续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可能面临100%的关税,这相当于直接掐断了印度“两头吃”的算盘,要么站队美国,要么承受经济重压。 而印度之所以怂得这么快表面上看是政治压力,但深层次原因还是经济账算不过来了。 俄罗斯给的折扣缩水到,吸引力大减,再加上美国关税威胁,印度国有炼油厂一合计,与其冒险,不如先停手观望,因为一旦被制裁,整个能源供应链都可能瘫痪。 但印度未必真的会彻底放弃俄罗斯石油,几个私营炼油巨头还在悄悄进货,这说明莫迪政府留了后手,既向美国示好,又没把俄罗斯的路彻底堵死,这种“战略性模糊”,正是印度外交的精髓:谁也不得罪,利益最大化。 不可否认的是印度如果真的大幅削减进口,对俄罗斯将是致命打击,目前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约175万桶原油,失去这个第二大买家俄罗斯的财政窟窿会更大。 对中国来说,印度退缩俄罗斯可能会更依赖中国,但中国也不会无限制接盘,因为过高的俄罗斯原油进口会让中国面临同样的二级制裁风险。 不过中国有更完善的金融规避机制和更强的抗压能力,短期内影响有限,但长远来看,全球能源格局正在重组,中东、非洲的产油国将迎来新机会,而印度这样的摇摆国家,可能越来越难在美俄之间找到平衡点。 而印度低头的背后,还有一方要受到影响,就是欧洲,过去两年,印度从俄罗斯买油,炼成柴油、汽油后再卖给欧洲,相当于帮欧盟“洗白”俄油,现在印度一停,欧洲要么接受更高价的替代能源,要么就得另找“中间商”,可见这全球贸易战火烧起来后谁也不能置身事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