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2年,日伪军一师长派人给粟裕送了一包烟。粟裕不解,以为是敌人送礼,便饶有兴

1942年,日伪军一师长派人给粟裕送了一包烟。粟裕不解,以为是敌人送礼,便饶有兴致地打开烟盒。谁知里面有张纸,看了内容后,粟裕冷汗直冒,立马下令:“全军集合!” 施亚夫这个人,1915年生在江苏南通一个穷苦人家,从小家里穷得叮当响,13岁就出去打工挣钱养家。那时候社会乱,穷人日子苦,他干活儿累死累活,还老被欺负。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后,他觉得这东西靠谱,能改变穷人命运,就积极参加江苏工农运动。没多久,他加入红军队伍,那年才15岁,但身体素质好,立场坚定,很快就成了优秀战士。在训练和战斗中,他练就了过硬本事,枪法准,耐力强。淞沪会战时,国共合作,他随队编入国民党19路军,上前线打日军。那场仗打得激烈,他在前线坚守阵地,多次参与反击。但合作没多久就破裂,国民党转而围剿红军,他觉得这不对劲儿,民族危难时该一致对外,就离开了部队,回南通老家。 回乡后,施亚夫接到上级指示,开始干地下工作。他聪明,很快就上手,伪装成普通人传递情报,避开国民党检查。但好景不长,因叛徒出卖,他被国民党抓捕,关进监狱遭严刑拷打,可他咬牙不招。在狱里待了三年,结识了不少共产主义者,进一步坚定信念。1937年日军轰炸南京,监狱被炸,他抓住机会逃出来,联系上组织。组织决定派他打入汪伪政权内部,从基层伪军干起,一步步升到伪第七师师长和中将职位。在伪军里,他参加日伪会议,收集情报,多次传给新四军,帮助避开敌方行动。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联合汪伪政府在华中搞清乡运动,想彻底控制苏中苏北地区,奴役民众。新四军得到消息,第一师师长粟裕召集各分区干部在苏中南坎开紧急会议,讨论反清乡对策。会议开了多日,制定出冬春反扫荡部署文件,强调分散作战和机动反击。会议结束,干部们陆续返回驻地。这时,伪第七师派人通过情报站送来两盒老炮台香烟给粟裕。粟裕打开烟盒,发现里面藏着纸条,内容警告日军已掌握会议详情和参会名单,准备在返程路上设伏。 纸条来自施亚夫,他参加日伪会议时得知情报来源是新四军内部叛徒,赶紧写下传出。粟裕看后立刻下令全军集合,关闭电台,派骑兵追回已出发干部。部队转移阵地,加强警戒,避免暴露。新四军就这样及时行动,躲过日伪伏击。日军四个大队和两个伪师扑空,无功而返,新四军干部全部安全,无一损失。这事儿主要靠烟盒情报救命,要不然损失就大了。 情报泄露是因为新四军电报科长叛变,被日军收买,潜伏传递消息。粟裕根据情报指示华中保卫部门调查,很快抓获这个人,并处决以防后患。日伪清乡行动因新四军转移和无线电静默失败。施亚夫继续在伪军中潜伏,提供更多日伪兵力部署情报,帮助新四军多次粉碎敌方计划。1945年抗日胜利前夕,他率伪第三十四师起义,带部队和武器投向新四军,贡献突出,组织认可他多年潜伏功绩。 战后,施亚夫参与地方重建,担任江苏省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桥梁建设。他还做过其他地方工作,直至1996年逝世。他的情报传递事迹被记录在党史资料里,供后人学习。粟裕继续领导新四军作战,指挥多次战役,摧毁日伪据点。解放战争中,他率军取得重大胜利,成为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