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贝尔颁奖已经接近尾声,不出意外又无中国人获此殊荣,很多网友在相关平台上留言大感失望,还有些网友期翼再过一二十年,中国科学家可以如日本一般,每年都能获得一项诺贝尔奖。 在我看来,中国可能在科学奖项上很难跟欧美抗衡,至少一百年内很难看到希望。 很多人将中国科学发展的落后归结于经济问题,诚然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原因,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中国人对科学并不热爱。 前几年,饶毅教授写了一篇文章:《缺乏科学精神,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重大缺陷》,他认为习惯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的中国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中国人少了对未知领域的思考,而建立在思考之上的科学也就没有合理发展的土壤。这不仅是国内华人群体是这样,很多移民到海外的华人群体仍然抱定此种思维。 在这种实用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可以很轻松地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但未必能成为一个科学强国。所谓的科技强国,即可以通过现有的科学技术,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壮大自己的实力,而科学强国却足以引领人类文明的前行。 科技强国与科学强国的典型就是苏联与美国,苏联存在60年,曾经可以与美国一较长短,但却只有9位诺贝尔奖得主,而同期的美国已有上百位诺奖得主,数量不可等同而语。 中国目前显而易见已是一个科技强国,但离科学强国还远得很,如若不能在民族基因里面注入科学基因,纵然诺奖数量会随着经济的增强而持续增加,但想压倒欧美,个人认为不太可能。
今年诺贝尔颁奖已经接近尾声,不出意外又无中国人获此殊荣,很多网友在相关平台上留言
阿豪小帮手
2025-08-03 20:13: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