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为什么救不了晴雯?那点体面,终究是假象! 凄风苦雨里,宝玉裹着斗篷溜出角门,跌跌撞撞扑向那间阴冷的陋室。病榻上的晴雯,昔日水葱似的指头枯瘦如柴,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 她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咔嚓一声剪下两根葱管似的指甲,塞进宝玉颤抖的手心:“你留着……当个念想……” 宝玉喉头哽咽,竟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 这锥心刺骨的一幕,多少读者为之心碎。可转头一想,宝玉是谁?那是贾母捧在心尖尖上的凤凰蛋,在荣国府几乎横着走的主儿。怎么连一个丫鬟都保不住? 宝玉的体面,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老祖宗疼宝玉,那是真疼。可这疼爱,从来不是为宝玉“随心所欲”撑腰的。她老人家最看重的是“体统”,是贾府这张华丽脸皮的光鲜。王夫人是正经太太,管束儿子房里人,那是天经地义。贾母若为个丫头,硬驳儿媳妇的脸面,那才叫失了大家风范! 府里那点体面,远比人命还重些。晴雯不过是个物件儿罢了。 王夫人出手,岂是只为一个晴雯?她心里早埋着根刺。 王夫人眼中,怡红院简直成了“狐媚子”的巢穴。袭人告密“宝玉大了,和姑娘们日夜一处不方便”,字字句句都戳中王夫人最深的恐惧——怕儿子被“勾引坏了”,更怕失了管教儿子的主动权。 晴雯那副风流灵巧的俏模样,那刀子嘴不饶人的性子,在王夫人眼里,就是“妖精”的明证!撵晴雯,不过是借题发挥。她要的是“杀一儆百”,把宝玉身边那些“不安分”的“妖精”统统清除干净,牢牢把儿子攥在自己手里。 宝玉那点少爷脾气,在真正的权力面前,软得如同烂泥。 听闻晴雯被撵,宝玉急得在贾母跟前“哭个不住”。可贾母一句淡淡的“我原知她(晴雯)比别人淘气些”,便轻轻揭过。宝玉敢反驳吗?敢说母亲处置不当吗?他连一个“不”字都不敢出口! 他看似尊贵,实则是被圈养在锦绣牢笼里的金丝雀,连自己身边人的命运都无力左右。他除了哭,还能做什么?那份懦弱,是生在锦绣堆里、从未真正掌握过力量的公子哥儿最苍白的底色。 晴雯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宝玉也只能攥着那两根冰冷的指甲,连一碗汤药都不敢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