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日军炮楼难打,不光是因为工事结实,更因为它像颗钉子,死死楔在交通要道、村口渡口这

日军炮楼难打,不光是因为工事结实,更因为它像颗钉子,死死楔在交通要道、村口渡口这些要害处,一两个就能卡住一大片区域。但你知道吗?这些让咱战士头疼的炮楼,里面到底有多少兵力? 其实没个准数。小炮楼多在村口路边,也就一个班的鬼子,5到10人,一挺轻机枪配几支步枪,够盯着周边村子就行。要是卡在交通枢纽、产粮区这种关键位置,炮楼规模大,可能驻一个小队,10到30人,不光有重机枪,说不定还有掷弹筒,偶尔还会塞几个伪军帮忙站岗、跑腿。 到了战争后期,日军兵力越来越紧张,不少炮楼成了“空架子”。有老兵说,有些偏远炮楼看着吓人,里面就两三个鬼子带着五六个伪军,白天咋咋呼呼,夜里都不敢露头,怕被摸哨。 可别管里面人多人少,这炮楼的“损招”是真让人头疼。墙厚得很,底层用砖石甚至钢筋水泥,机枪眼设计得刁钻——外面看就条小缝,里面能架两挺歪把子,上下左右都能扫,正面冲?刚露头就被打。 更麻烦的是配套的“陷阱”:周围挖两三米深的壕沟,要么放水,要么埋尖木桩,沟外拉几层铁丝网,边上还埋地雷。想摸近?白天老远就被哨兵瞅见,晚上有探照灯扫,稍有动静就打照明弹,跟白天似的。 咱那会儿没重武器,步枪打不透墙,手榴弹扔不准就白搭。有部队试过搭人梯爬,刚到半腰就被上面扔的手榴弹、燃烧瓶砸下来,伤亡太大。有的炮楼还跟附近据点通着电话,一被攻就喊援兵,等你快打下来,周边鬼子围过来,里外夹击更难办。 最气人的是,炮楼里的鬼子不缺吃喝,都是抢周围村子的,粮食、水囤得足,能守好几天。咱这边呢,战士饿着肚子打仗,子弹还得省着用,有时候攻好几次,牺牲不少人,还未必能拿下来。 后来咱也摸出了土办法:矿工出身的战士夜里偷偷挖地道,挖到炮楼底下埋炸药;或者敢死队趁雨天、雾天摸过去,用湿棉被挡子弹,冲到楼下炸墙根。但这些法子都是拿命换的——有老兵说,打一个炮楼,最少得搭进去七八个弟兄。 你看,哪怕炮楼里就几个人,靠着这些工事和火力,想拔掉它都得费老大劲。可再难,咱也没怕过,一个一个啃,硬是把这些钉子拔光了。你觉得,当年那些想出土办法的战士,得有多聪明、多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