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家为什么最后都没能取得天下,反而是第四家司马家族取得天下,建立晋朝?这跟王朝兴衰是一样的道理,司马家只是碰上了王朝衰落的好时候。 三国时代,原本是魏、蜀、吴三家经过多次大规模战争后,形成一种均势,谁也无法短期内吞并其中一方。 但是,无论是割据王朝还是大一统王朝,都会经历打天下—兴盛—衰落这样一个循环,也没有任何一个开国之君能保证自己开创的基业可以长盛不衰,更无法保证子孙后代一定能守住基业。 三国发展到后期,魏、蜀、吴都出现了内部问题,开始有了衰落的迹象,这种衰落可以是整体国力层面的衰落,也可以是皇权层面的衰落。 司马懿架空曹魏皇室的时候,曹魏本身的中央皇权已经衰落已久。 彼时的蜀汉虽然国力尚可,但仅仅过了几年时间,费祎遇刺身亡,蜀汉开始走向衰落。 东吴也在开始走下坡路,孙权晚年统治动荡,内部权力斗争激化,过了几年,孙权死后,吴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更加激化,甚至演变成政变,从此在内斗中不断消耗和衰败。 到司马昭伐蜀时,蜀汉已经彻底衰败,东吴虽然有孙休励精图治,一定程度改善了内部情况,但已经完全无法与巅峰时代相比了。 蜀汉覆灭后,东吴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只能苟延残喘。 到司马炎发动灭吴之战时,东吴在孙皓的残暴统治下,已经彻底衰败,面对司马炎的伐吴大军时,根本毫无招架之力。 司马家也就撞上了三家都逐渐衰落的时候,要是蜀汉和东吴都有英才统治的话,三国时代很可能还要持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