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理想的左右手 聊聊理想纯电和增程背后|最近在深度体验了 L7 ,前段时间也开了

理想的左右手 聊聊理想纯电和增程背后|

最近在深度体验了 L7 ,前段时间也开了 MEGA 和 i8 。和大家聊聊一些感受:

一、相比于 L6,到底谁会买 L7 ?

这是我之前非常好奇的。都是大五座,一套内饰,接近的动力标准, L7 除了尺寸、空悬、电池续航,两台车基本没有太多区别。

但从真实体验后,发现两台车完全不同。

从空间定位看,L7 已经是一台超过 5 米的大五座,它的定位更像理想豪华车型的入门。比如大电池、豪华配置再到空悬,而这些体验在真实体验下和 L6 很多不一样。

L7 的后排体验就是所有人上车都会觉得车“真大”、“很豪华”。

这种大的营造并不是纯粹靠尺寸加长来的,而是一整套下来的空间体验。从视觉、到皮质覆盖、舒适配置、智能化体验、再到和第一排的视野上、再到放倒后的装载能力,体验和 L6 完全不同,甚至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台五座。

而 L6 和 i6 是单独的第三产品线。比如大家争议最多的冰箱,我觉得和 6 系主导的产品方向有关, 6 系就是追求性价比。比如 i6 也是全系首个单电机的版本,它主导的区间也是和 L6 类似,和理想其他系列车型不同。

而 6 系外的产品基本都是按照四驱、空悬、大电池这种豪华车型策略来定义,不同可能是豪华五座的L7、豪华六座的L8,以及一款旗舰 L9,7和8更像是9的延伸。

i 系列我觉得也是类似,所以很多人对比 L90 和 i8 有很多异议,因为乐道 L90 的定位和 i6 类似,都是子品牌和性价比路线,i8 的策略还是延续 L7/8/9。

二、MEGA 体现的是理想最大的产品价值:空间。

回到 MEGA 上,又会发现理想在空间价值上展示的更高。

前几周和朋友一起开 MEGA ,我们六个人,第二三排直接对坐,因为车长超过 5.3 米,非常短车头长车身,空间全部给了后向空间。

整体的空间体验基本拉满,二三排比较瘦小的成年人对坐下,基本不影响第一排的乘坐。

这种对坐的情绪价值的反馈是最高的,MPV 变得不是载人,而是一种生活场景化。对坐这种方式下聊天虽然和前排完全是隔断,但二三排是完全不隔断。我们聊了一路,调侃说,第一次在车上有“客厅”的概念,还有我们数一数这台车换算成房的话,是占了多少平。

相比普通 MPV 理想 MEGA 除了长,主要内部的“层高”够高,底盘也低,纯电带来的静谧以及没有很多共振。

除此以外,第三批座椅的宽度和舒适性在对坐模式下凸显出来,坐在三排座椅也可以很舒服,对坐打破了很多过去对常规 MPV 的空间固有体验。

3、再看i8 :纯电需要一个新的开始

其实总结来看理想的产品有几个特性:

1、在增程上,理想做具电感的驾控体验。

2、在纯电上,从驾控、补能上做最全周期的高品质纯电体验。

3、虽然是同一品类套娃,但都做到同级别车型最大的内部空间。

4、在空间最大化上又要做最到最高价值的全场景体验。

回头看 MEGA 是这个模式下的最佳范式,而且无论从造型到空间、再到空间再到动态和智能化体验,都是最大化。

但从最初衷看,理想纯电的定位都要比增程更高的,因为它代表的是过去新能源老用户开始置换的一次重新选择,产品力要比过去的产品再高一代。

所以理想的纯电实际是在增程的战略上做升级,只是后来证明这条路必须是全新的,而不是一种延续。

而回看 i8 ,要脚踏实地外,理想也在价格上做了“让步”。从成本控制上,纯电相比 L 系列大概高 2 万以上的成本,但理想并没有定高价,而且采用同价。

但在销量预估上,理想并没有做更高的预估,大约是 3000-4000 台左右。

整体看,理想的对于纯电的销量不是没有预期,只是需要时间。

纯电变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MEGA 是理想从 1+1 大于等于 2 的预期,从现在 i8 是 1+1 大于 1,再到 1.5,再到最终才是真正的大于等于 2。纯电会是理想寻找增量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最具挑战的,但也是理想向上最为一次重要的起跳...

理想MEGA理想l7理想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