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说:“在我刚当上院长不久后,有个演员就跟我谈话,跟我拍桌子,就拍了一下站起来说,北京人艺养不活我,听到这话,我当时第一句话就说,我说你可以走,你辞职吧,别干了。 [狗头] 2022年9月接任北京人艺院长至今,冯远征用两年时间让这个有着70年历史的老剧院重新焕发活力。他的管理方式直接而有效,在业内引发不小争议。 一位演员曾因工资问题找冯远征理论,结果促成了人艺一条新规定的诞生:领剧院工资的演员禁止接商业代言。这条规定在演艺圈引起轩然大波,但冯远征的态度很明确,觉得待遇不合适可以选择离开。 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紧随而来。新的考勤规定要求演员严格守时,连老艺术家濮存昕都公开支持这些制度。后台管理、排练纪律等13项新制度陆续出台,让剧院运转更加规范化。 青年演员培养是冯远征最花心思的地方,他重启了停办三十年的学员班,每天清晨带着年轻演员练基本功。60多岁的院长和00后学员一起在院子里开嗓练声,这个场面让不少老员工感慨。 2023年开年大戏《正红旗下》,冯远征大胆启用22岁的学员班学员担纲主角。演出当晚年轻演员的表现证明了院长的眼光,完美完成八分钟独白赢得满堂彩。 院庆七十周年《茶馆》演出时发生意外,一位老艺术家突发不适无法上场。冯远征二话不说顶妆救场,观众直到谢幕才发现换了演员,这种应急处理能力体现了专业素养。 冯远征办公室里挂着一张特殊的传承进度表,左边是经典剧目,右边是青年演员姓名,中间详细记录着传承情况。表格旁边贴着关于演员艺德的新闻报道,红笔圈出的标题格外醒目。 人艺后台现在随处可见"冯氏语录",最著名的一句是"排练场流汗,舞台才不会流泪"。年轻演员既敬畏他的严格要求,又感激他设立的"青苗基金",已经送多位优秀学员去巴黎等地进修。 最近《杜甫》重演时,有工作人员看见冯远征谢幕后蹲在道具间修理竹简道具。场务要帮忙被他婉拒,他认为道具是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亲自把关。 在冯远征的管理下,人艺的艺术水准稳步提升。北京市文旅局数据显示,2024年人艺平均上座率达到97.2%,在北京各大剧院中名列前茅。 这种严格管理在业内产生了示范效应,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24年修订的演艺人员从业规范中,不少条款都能看到人艺改革的影子。越来越多剧院开始重视演员职业操守和基本功训练。 冯远征的管理哲学其实很简单:艺术需要纯粹,传承需要严格。他曾在采访中说,演员可以追求经济收益,但不能忘记艺术初心。这种理念在当前浮躁的演艺环境中显得尤为可贵。 薪酬制度改革也是亮点之一,新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演出质量和观众反馈,而不是单纯按资历发钱。这种变化激发了演员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整体演出水准。 学员班的成功重启证明了人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这些年轻演员不仅要掌握表演技巧,还要学习剧院的历史传统和艺术精神。冯远征经常说,技巧可以速成,但文化底蕴需要时间积淀。 从演员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并不容易,但冯远征找到了自己的管理节奏。他既保持了艺术家的敏感和创造力,又具备了管理者的决断和执行力。 在追求流量和商业价值的时代,坚持艺术品质和职业操守显得格外重要。人艺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文艺院团借鉴和思考。 网友热评: "如果你是演员,会选人艺的‘铁饭碗+严管理’,还是横店的‘高片酬+自由身’?来评论区Battle!" 主要信源:(鲁网——冯远征担任北京人艺院长,系首位演员出身的人艺掌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