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当年被日本欺负得够呛的中国,现在最主张中日要好;可那欺负人的后代,把课本里侵略的事删得没剩多少。 咱们盖纪念馆、拍纪录片、搞交流,日本那边的当官的却去靖国神社鞠躬,还把 “殖民统治” 说成是 “东亚共荣”。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悄悄修改了历史课本。他们把“侵略华北”换成了“进出华北”,把血淋淋的殖民扩张包装得跟商业考察似的。 四十年过去了,这种遮掩越演越烈。2023年,日本中学生用的八本历史书里,只剩下一本还提“南京事件”——连“大屠杀”三个字都不敢写全。 至于那些强征慰安妇、逼迫劳工的血泪史,干脆从课本里直接消失了。有个右翼团体编写的教材更是荒唐,把侵华战争说成什么“支那事变”,把霸占东三省硬说成是去建设“王道乐土”。 这哪是教历史,分明是教孩子认贼作父。 2022年春天,刚上台的首相岸田文雄往靖国神社送祭品,前任安倍、菅义伟亲自到场鞠躬。上百个国会议员集体打卡参拜。 要知道这神社里供着的,正是当年指挥南京屠杀、强征“慰安妇”的14名甲级战犯!中方交涉抗议多少回,日本政客永远那句车轱辘话:“我们在哀悼逝者。” 可谁家哀悼逝者要去给屠夫上香? 中国这边完全是相反的路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年接待八百多万人次,央视拍的纪录片《南京之殇》在全球播放,民间交流项目每年赞助几千名学生互相访问。 我们用实打实的史料、真真切切的文物告诉世人:历史真相抹杀不得。 可日本政府呢?嘴上喊着要与中国“构建新时代关系”,转脸就跟着美国搞什么“印太经济框架”,还宣称要“和美日共同防卫台湾”。 这就像一边握手言欢,一边往对方背后捅刀子。 说到底,日本政客们演的这出双簧戏,我们早看穿了。安倍当年去靖国神社拜鬼时,居然说这是“祈求永久和平”——把刽子手捧成和平使者,真是天大的笑话! 他们一边在教科书里把“侵略”两个字抠掉,一边在《防卫白皮书》里把中国标成“最大战略挑战”。 强盗的后代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反被诬蔑成威胁者。这套颠倒黑白的本事,倒是和战前一脉相承。 中国过去五十年给足了诚意。战争赔款说不要就不要了,贸易额从七十年代的十亿冲到三千多亿美元,筹建亚投行也没落下日本。 可换来的却是卡脖子、改教科书、拜战犯、在台海煽风点火。当我们的学生在纪念馆擦拭幸存者铜像时,他们的学生在课本里找不到半句侵略罪行。 这种割裂感让人心寒:敢情咱们建的纪念馆、拍的纪录片、搞的交流,全成了自说自话的单相思? 还有人说要站在“普通日本人”角度看战争。 可查查历史记录就知道,当时日本国内,将近95%的普通人是支持打仗的。男人上前线,女人“慰军”,母亲鼓励儿子去杀人,妻子自杀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普通人是战争机器的一部分,是军国主义的帮凶。 回头看历史,落后就注定挨打。如今中国经济总量是日本四倍,新军舰下饺子般入列,东风导弹覆盖大洋。这份实力不是用来复仇的,而是让世界听清真相的扩音器: 想谈合作?先把历史课本里的“进出”改回“侵略”!要建互信?把靖国神社的战犯牌位清出去! 真盼和平?立刻停止在台海玩火! 周总理说过中日有“两千年友好,五十年不幸”。可若连那“五十年”的真相都被抹去,所谓的“友好”不过是盖在伤疤上的粉底。 有些路必须自己闯出来,有些尊重只能靠实力赢回来。手里有剑不用,和手里无剑,终究是两码事。 参考资料:日本历史教科书修订争议追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