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开往阎村东 最近去北京多了点,有点喜欢上了北京。上世纪来北京,为爱天安门而来,一身从上到下透着虔敬,还带着三分怯意。北京烤鸭吃不起,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照片是一定要照几张的,洗出来,嵌到大相框里,挂在家里显眼的位置,为的是给别人看。 现在去北京,兜里没有了以往少得可怜的、捂得严严实实的现金,手机里却有了吃得起烤鸭甚至北京大席的钱。来北京,底气不说十足,至少怯意没有了。 我喜欢上了北京的地铁——确切地说,是我的钱喜欢上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还是得悠着点花,几块钱,满北京城逛来逛去,太值了! 不说逛了北京城多少的景点,也不说吃了北京城多少的小吃。今个只说说坐地铁的一点感受。 每次逛完了,换来换去的不管几号线,最终都要坐房山线回到住的地方。 房山线出城的终点是阎村东。 很不巧,游玩回来,多数时候,都是坐的下午六七点的房山线,和下班的人撞了个满怀。人乌央乌央的,满眼里都是年轻人,我成了一个格格不入的老者。就不要想座位了,能挤上车就不错了。好像一直到阎村东,要想找个空位都很难,或者说,要抢个座位可真难。站里、地铁里都是人,一直有年轻人拥出去,一直又有年轻人裹进来,似水流,没有断的时候。车厢里很安静,除了车轮碾压铁轨发出的咣当咣当的声音。年轻人或低着头,或刷着手机,或眼望窗外,面部都是一个表情,或者说没有表情。穿着很随意的居多,样式也是五花八门。从这一点来说,北京该是一个比较包容的城市。怎么活,活到什么样,没有人对你评头论足,或者说,没有人会为你操心。 地铁在大葆台站,从黑暗的地下钻了出来,亮光扑面而来,沿途的河流、桥梁、大片的绿树一下子拥抱过来,每个人的脸色也随之生动起来。随后,长阳,篱笆房,广阳城,良乡大学城等,年轻人离散开去,消失在沿着地铁建的一排排高楼里,那是他们在北京租的房子。 座位上,打盹的人不少,一到站,马上醒来,熟练的像在自己的家里。这也是一种生活状态吧,每天清早,匆匆忙忙出门,乘换地铁,打拼一天,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又乘换地铁回到租住的房子,弄点吃的,洗洗涮涮,就该睡觉了。每天,最缺的就是睡眠,总是睡不够,总是睡不醒。日子周而复始,在没有任何变化中早出晚归。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北京户口,买不起房子,摇号买车也是一种奢侈,在没有希望的希望中打拼。回到所谓的家,给远方的父母报一声平安,讲一讲在北京的快乐生活,偶尔也会和父母分享一下晋级、获奖或涨工资的喜讯。至于,在北京的寂寞,在北京的挣扎,在北京的不快,在北京的迁就,在北京的冷漠,所有的不高兴都留给了自己,远方的父母还沉醉在引以为傲中,那是孩子在北京工作生活的荣光。 地铁,到了阎村东。
猜你喜欢
今天我正在吃饭,突然传来了“咚咚”的敲门声,这次,不是隔壁传来的,就是敲的我家的
2025-08-04
大黄鼠聊热点
田静今天说,哪家的奶奶,不带自己家的亲孙子呀!有人评论去问:杜妈给熊磊带孩子
2025-08-05
时刻纯真
这个点,最重要的一条地铁线,北上广深不可能这么宽松,北上广深都是人挤人。
2025-08-04
卢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