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空军大校戴旭说:中国发展战略产业须防国际暗算!当年“运十”飞机差3000万就可定

空军大校戴旭说:中国发展战略产业须防国际暗算!当年“运十”飞机差3000万就可定型,但当时有人站出来,把它搅黄了。“运十”功败垂成的原因很多,不容置疑的一点是“国际阴谋的暗算”。

运-10项目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国家想造自己的喷气式客机,提升国际地位。1970年,任务定名为708工程,飞机叫运-10,主要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搞。团队从全国抽调工程师和技术员,坚持自主创新,但也参考国外东西。比如,1970年代初,一架波音707在新疆坠毁,他们就去研究残骸,吸收数据,还借了英国技术,但核心还是自己设计。1975年图纸完成,之后五年制造和调试。1980年9月26日首飞成功,之后飞了多次,包括进藏任务和全国货物运输,没出大问题。虽然性能比国际顶尖差些,但它是我国首款完全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客机,引起国外注意。戴旭指出,这项目接近定型时,只差3000万就能搞定,但1982年因经费不足停了。国家决定暂停投入,解散团队,生产线拆了。从那以后,中国就买外国飞机,直到后来C919才重启自主研发。这事儿争议大,支持者说国力不够,造不如买,还不如先学外国先进技术。

停产原因多,经费紧张是表面,背后有国际因素。改革开放初期,中美关系好转,美国麦道公司进来,承诺合作组装飞机,很多人觉得这划算,就倾向放弃自主。结果麦道后来被波音收购,承诺没兑现,波音顺利占了中国市场。美国人后来还说,运-10不死,波音进不来。戴旭大校认为,这有国际暗算的味道,西方怕中国掌握高端科技,脱离控制,通过经济诱导和压力阻挠。类似事儿在芯片上也发生,西方搞制裁,不管市场规则。运-10停了,导致产业链断档,人才流失,中国大客机领域断代,重启得花大代价。那些反对的人,缺乏自信,推崇买外国货,认为国产落后,该让市场优胜劣汰。但事实是,刚起步时,美国日本的产品也差,出了问题,但他们没停,坚持下来了。中国停了,就丢了先机。戴旭的观点提醒大家,战略产业得防着点,别轻易信外头。

运-10下马后,中国航空转而合作,比如1985年上海厂组装麦道MD-82,学了些技术,但核心没转移,延缓自主进程。直到2008年,国家成立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启动C919项目,吸取运-10经验,用先进材料和系统。2015年11月2日首架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首飞,测试用六架飞机,验证性能。2022年9月获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进入商业阶段。2023年5月28日,东航接收首架,执飞上海到北京航线。现在,机队有7架,累计飞行超1万小时,航线覆盖多地。订单超1000架,东航增订100架。2024年交付5架,安全运行主要线路。项目带动产业,材料和发动机国产化推进。C919打破波音空客垄断,有望成第四个大客机制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