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00名八路军被敌人包围,怀孕8个月农妇冒雪上山带八路军突围,可路过一处冰川时,农妇突然瘫坐在冰上,即将在冰天雪地中临盆。
1943年寒冬,河北兴隆县五指山被暴雪吞没。
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带领的300人队伍,正被7000日伪军铁桶般围困。
战士们蜷缩在临时掩体里,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霜。
弹药将尽,粮袋空瘪,唯一的生路是翻越险峻的无人区,可漫天风雪中连熟悉地形的向导都迷失了方向。
正当李运昌准备下令与敌人同归于尽时,一个身影踏着没膝的积雪踉跄而来,怀孕八个月的农妇张翠屏挺着肚子站在他面前:“跟我走!这山里的每块石头都长在我心上!”
这位被乡亲唤作“麻利嫂”的女人,丈夫朱殿昆是八路军地下交通员。
她早把自家变成秘密联络站,白日里缝补军衣,深夜帮丈夫传递情报。
此刻得知丈夫送信未归,而部队命悬一线,她抓起麻绳就冲出家门。
李运昌望着她高隆的腹部连连摇头:“冰天雪地要爬悬崖,你这身子……”话未说完就被她截住:“司令员!三百条命抵不过我们母子吗?”
漆黑的山林里,张翠屏的棉鞋陷进雪窝又拔出来。
她率先爬上三十丈高的峭壁,粗粝的岩面刮得手指渗血,却把麻绳牢牢系在枯树上。
战士们攥着绳索攀越“鬼门关”时,发现岩壁上留着道道血痕,她磨破的掌心正滴滴答答往下淌。
更险的是横渡黑河冰川,冰层薄脆如纸,她每一步都踩得咯吱作响。
突然一声闷响,她重重跌坐在冰面上,脸色煞白:“兄弟们……离我远些……”
寒风中骤然响起婴儿啼哭!三百战士瞬间围成密实人墙,刺骨风雪被血肉之躯挡在外圈。
没有热水剪刀,她咬牙扯断脐带,用牙磕开随身带的辣椒面撒在伤口止血。
李运昌含泪脱下军衣裹住新生儿:“冰天雪地生的娃,就叫冰儿!”担架是现拆门板扎的,战士们轮番抬着产妇急行军。
当追兵的枪声被甩在山谷另一侧,李运昌攥着厚厚一叠欠条哽咽:“等胜利了,我亲自还粮!”
那是她变卖嫁妆、省吃俭用凑的七千斤粮食,每次送粮都换来一张借据。
谁也没想到,这张欠条成了她半生苦难的见证。
丈夫朱殿昆两年后被日军捕获,为保护密信嚼碎纸片吞进肚里,鬼子竟用刺刀把他捅成血人。
她背着幼儿东躲西藏,最穷时母子俩分啃半块糠饼。
1960年灾荒年,村里人劝她:“麻利嫂,拿欠条换粮啊!”她死死按住装借据的木匣:“国家也在饿肚子,咱不能添乱!”
1982年临终前,她拉着儿子朱海清的手反复叮咛:“看见啥都别吱声……”直到整理遗物,儿子才在匣底发现早已泛黄的欠条。
他含泪跪在母亲坟前烧掉所有借据,火苗蹿起时仿佛看见当年冰河上燃烧的生命。
五年后,白发苍苍的李运昌终于寻到“冰儿”,得知恩人已逝,老人颤抖着抚摸墓碑老泪纵横:“七千斤粮能养一连兵,你却宁愿吃观音土……”
更让他震撼的是,这位救下整支军队的英雄母亲,至死守着最朴素的信念:“打鬼子是本分,哪有要账的本分?”
2007年,当承德市评选“爱国拥军杰出人物”时,北营房镇村民的联名信雪片般飞来。
有位老会计在信里写:“麻利嫂家当年连碗都是豁口的,可她把整个江山都端给了八路军!”这张迟来六十年的奖状,终于让冰封的往事化作永恒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