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冬的一天,陈独秀之子陈松年在一位朱姓老农指引下,终于找到被荒草淹没的父亲墓地, 并发现被雨水冲刷出来的楠木棺材。之后经过数次整修与扩建,如今位于安徽安庆的陈独秀墓不仅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新建的墓园独秀园占地面积就达110亩,而且也成为陈独秀先生最后的归宿,与他在北京留下的新文化运动遗迹一起受到后辈青年的缅怀和敬仰。
1980年冬天,陈松年已七十多岁,他联系安庆市文化局,一起去叶家冲山坡寻父亲墓地。多年来无人打理,坟被荒草盖住,碑石不见。 陈松年打听找到朱姓老农,当年抬棺下葬的人。老农带路,他们上山拨草,看到楠木棺材被雨水冲刷露出一角,表面裂纹多,周围泥石散落。 大家清理草丛,确认位置,用工具挖开土层,露出棺材轮廓。陈松年认出那是父亲的棺材,标记好地方,下山商量修缮。 这次寻访花了半天,确认了墓址,避免进一步损毁。陈独秀墓从1947年迁回后,就这么低调,经历了风吹雨打,直到这次被找到。陈松年推动后续保护,避免历史遗忘。 寻访后,陈松年和兄弟们用四个儿子名义重修墓地。1979年10月,安庆市政府给钱,清理杂草,重建墓基,立新碑刻陈独秀先生之墓。 1981年,陈氏后人写信中央,邓公批示保护。之后扩建几次,1984年加固墓冢,种树。2004年市政府拨款,号召捐款,2006年建独秀园,占地110亩。 入口汉白玉五门牌坊,高19.19米寓五四年份,宽10.09米寓生日,匾额独秀园赵朴初集字,两侧民主科学出自陈独秀手迹。 墓冢汉白玉半球形,内葬夫妇棺木,碑文欧体正楷。附近铜像高大,造型创办新青年时模样,手持书卷。 园中新青年碑刻,国内最大书籍雕塑,取敬告青年词,强调进步科学。2009年加纪念馆,展照片手稿旧杂志。独秀园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示陈独秀生平。 独秀园和北京遗迹相呼应,北京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发源,陈独秀办公室见证杂志编辑,五四游行起点。红楼砖墙斑驳,内部陈列资料。 箭杆胡同20号院旧居,四合院十间瓦房,正门如意门刻吉祥,他住三年,为建党基础。两处吸引青年参观,学习贡献。陈独秀推动历史前进,从启蒙到革命,留下印记。 陈独秀一生复杂,从秀才到革命家,再到晚年争议,他的墓从荒草中重见天日,到如今的独秀园,反映时代变迁。园内牌坊寓意深,铜像碑刻记录功绩,与北京红楼一起,让人回想新文化火种。青年来凭吊,感悟科学民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