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南京庙会上,一男子与几条蛇比划着手势。忽然,他抓住一条金环蛇,张大嘴巴,将蛇头塞入口中。哪知,拉出蛇头后,男子伸出流血的舌头,他把黑色药片吃下,若无其事的接着表演。
季德胜1898年出生在江苏宿迁郊外一个破庙里,家里穷得叮当响,没田没房,父亲季明扬靠祖传卖蛇药混日子,带着他到处流浪。季家蛇药传了六代,从清康熙年间就开始了,专治蛇咬伤。季德胜小时候就跟父亲学本事,先辨认各种蛇,哪些毒哪些不毒,然后练捉蛇的手法,用竹夹子夹住蛇脖子,避免被咬。父亲教他配药,全靠口传心记,没啥书面东西,用手抓药材的分量,研成黑丸子。 季德胜八岁那年,母亲死了,父子俩更苦,遇上旱灾,到处乞讨,还得卖药维持。父亲边走边教,他慢慢上手,从无毒蛇练起,渐渐敢碰毒蛇。1921年,父亲季明扬病死,那年季德胜23岁,父亲临终前把药方再口述一遍,让他继承家业。从那以后,他一个人背着蛇笼子,四处摆摊,靠演示蛇咬自己来卖药,日子过得颠沛流离,但总算坚持下来了。 季德胜游历大江南北,积累了不少经验。他处理过各种蛇伤病例,从眼镜蛇到蝮蛇,都试过自家药的效用。卖药时,他常让蛇咬手臂或舌头,咬完敷上黑药片,止血消肿快得很。这套技艺让他在民间有点名气,但生活还是苦,风餐露宿,没个固定地方。1943年那次南京庙会表演,就是他惯用招数,先用手势逗蛇玩,吸引人围观,然后抓金环蛇咬舌头,咬完吃药片,继续表演。金环蛇毒性强,咬舌头风险大,但他靠药片化解,现场卖了不少药。这事不是作秀,而是真本事,季家药方里用了几十种草药,专克蛇毒。他就这样混了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命运才转折。 1954年春天,季德胜在南通街头摆摊,遇到南通联合中医院院长朱良春。朱良春看他演示后,觉得这技艺有用,就邀请他进医院。起初,卫生局领导多次上门说服,他才同意。进医院后,同事们有点议论,但季德胜用实际疗效打消了疑虑。他专治蛇伤患者,用药片处理伤口,救了不少人。1957年,他决定把祖传药方交给国家。这药方本来没纸面记录,全在脑子里,他口述让人写下来。国家把这列为绝密,编号431号,还成立了研究小组,以他为主,优化药材用量,把手工黑丸改成机器压的灰褐色片剂,提高了质量和产量。南通制药厂开始量产“季德胜蛇药片”,当年就救了上百人。 药片一出,名气大了。1960年,空军雷达兵朱保祥被蛇咬伤,季德胜亲自出马,用药片救了他,这事传开,药片更受欢迎。1958年,季德胜去北京开会,获卫生部表彰,还被点名表扬。他的贡献不小,药片不光治蛇伤,还用于其他毒虫咬伤。药片远销海外,甚至在中越边境战场上,当成战士们的急救品。季德胜一辈子没读过书,但靠这手艺救人无数。1981年,他83岁时去世,留下这遗产。可没想到,死后六年,麻烦来了。1987年,南通制药厂接到投诉,说药效变差,还听说湖北某厂也生产“季德胜”蛇药片,打着他的名义卖假货。 南通厂长徐忠查了查,发现湖北厂确实在假冒。他们马上发司法建议书,强调自己独家生产,药方是国家绝密,不能泄露。同时,开始恢复“季德胜”商标注册。1990年,国家批准了注册,但湖北厂不服,提出异议。双方在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对峙,火药味重。调解时,湖北代表说他们有药方,还拿出文件。但南通方不信,提议比对处方,让卫生厅核实。湖北厂答应了,可期限内没交材料。1992年,委员会驳回他们的申请,维持南通的商标。这事证明湖北是假的,没真药方。南通厂就这样护住了季德胜的名声。 季德胜蛇药片不光是治蛇伤的,它对病毒感染和肺癌研究也有价值。国家把这列入非遗,保护起来。季德胜从江湖郎中变成专家,靠的是真功夫,不是吹牛。他没文化,但懂救人道理,把秘方献出去,惠及大家。这故事告诉我们,民间智慧有时比书本强,关键看怎么用。湖北厂那事也提醒,假冒害人,得严打。季德胜一生坎坷,但贡献实打实,现在药片还在用,救人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