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4.5亿欧盟人想不明白,冯德莱恩面对美国为啥那么轻易投降,欧洲为啥连自己的利益都

4.5亿欧盟人想不明白,冯德莱恩面对美国为啥那么轻易投降,欧洲为啥连自己的利益都保护不了。

欧盟跟美国的贸易关系一直挺纠结,尤其是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关税威胁直接升级。特朗普从竞选时就说要加10%到20%的普遍关税,对欧盟也不例外。结果2025年7月,他直接扔出30%关税大棒,说8月1日就生效。这让欧盟慌了神,因为欧盟对美出口额高达数千亿欧元,汽车、药品、半导体这些关键行业首当其冲。冯德莱恩一开始还硬气,说这种关税会破坏供应链,对双方都没好处。她在欧盟内部协调,法国总统马克龙建议准备反制清单,比如对美国飞机和大豆加税。德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则担心贸易战会导致工厂关门,失业增加。欧盟经济总量大,发达国家多,但面对美国时总觉得底气不足。一方面,美国是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出口依赖度高;另一方面,欧盟27国意见不统一,内部吵架耽误事。结果谈判到7月27日,在苏格兰特朗普高尔夫球场,冯德莱恩同意了15%关税上限,大部分欧盟出口品都得缴这个税,比之前高出10个百分点。这协议还包括欧盟买7500亿美元美国天然气和石油,承诺6000亿美元投资美国基础设施,外加数百亿买美国武器。欧盟民众一看,这不就是让步吗?为什么不强硬到底?因为如果不签,30%关税落地,欧洲企业竞争力直接崩盘,就业岗位流失更多。

欧洲人想不明白的点就在这儿:欧盟有4.5亿人口,经济总量跟美国差不多,为什么在美国面前就没话语权?关键是结构性问题。欧盟是松散联盟,各国利益不一致,德国依赖出口,法国更注重农业保护,统一行动难。相比美国,欧盟决策慢,官僚主义重。加上地缘政治因素,俄乌冲突后,欧盟能源依赖美国天然气,价格高但没辙。美联储加息也让欧洲资金外流,好企业像大众、宝马这些把工厂搬到美国去建,带走就业机会。现在这个协议一签,关税上调10个百分点,欧洲产品在美国卖得更贵,竞争力下滑。优质资产加速转移,美国补贴绿色产业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欧洲企业被吸引过去。民众生活水平本来就因能源危机下降,现在就业更不稳。冯德莱恩之前放话要维护欧洲利益,但最终选择妥协,背后是无奈现实:贸易战打不起,欧盟内部还没准备好独立自主。欧洲一直想提升话语权,但关键时刻总顾虑美国盟友关系,尤其在对华施压时,欧盟配合美国,可美国从来不考虑欧洲痛点。

协议细节更让欧洲人郁闷。15%关税适用于大多数欧盟出口,包括汽车、半导体、药品,只有少数像飞机和化学品豁免。欧盟同意调整钢铁铝配额,承诺削减全球过剩产能关税。这意味着欧洲钢铁业继续受限,美国关税50%不变。冯德莱恩说这带来稳定性,避免了更糟的30%关税,但企业算账后发现,成本上升20%,订单减少。制药公司担心市场份额丢给美国竞争者。整个欧洲,抗议声浪大起,巴黎街头游行,德国工人集会,意大利出口商开会抱怨。为什么欧盟保护不了利益?因为经济 interdependence太深,美国市场占欧盟出口19.7%,丢不起。加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欧盟没足够杠杆。过去几年,欧盟跟美国在通胀削减法案上争,担心补贴拉走投资,但最终没硬碰硬。现在关税协议落地,就业岗位预计减少数百万,增长预测下调0.8%。民众在咖啡馆闲聊,觉得欧盟像个大市场,却没政治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