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日媒于8月8日报道称:华人男子冒用日本人姓名Fujimori(藤森,日本姓氏的发

日媒于8月8日报道称:华人男子冒用日本人姓名Fujimori(藤森,日本姓氏的发音),从美国多所大学借走中国古代文献后,将真品带回中国,用赝品归还。 日媒这篇报道一出来,网上直接炸开了锅。可面对美国检察官的指控,中国网友们的注意力压根不在“调换”这动作上,满屏都在问:这些中国文献怎么跑到美国去的? 这问题问得实在。稍微翻点历史就知道,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列强拿着枪炮闯进家门,不光抢金银财宝,更把图书馆、博物馆里的古籍文献、字画碑帖一车车运走。 就说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当年被外国探险家骗走的文献多达数万件,现在大半藏在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还有圆明园,火烧之前被洗劫一空,多少历代名家的手稿、孤本从此流落海外,成了别人博物馆里的“展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里的这些600多年前的文献,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那段屈辱历史的遗留。那会儿的中国别说保护文物,连保住老百姓的性命都难。外国侵略者用不平等条约当护身符,明火执仗地把中国的文化瑰宝往回运,海关拦不住,政府管不了。 所以,面对这些来路不正的宝贝,很多网友都认为:“既然你不主动归还,也不接受中国回购,那就别怨别人采取别的措施了。”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用合法途径追回流失文物。2009年,圆明园鼠首兔首在法国拍卖,中国企业高价拍下后捐赠回国。2020年,意大利向中国返还796件流失文物,其中不少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明清瓷器。这些成功案例靠的是外交协商、法律诉讼,还有民间力量的持续呼吁。 但遗憾的是,不是所有国家都愿意讲道理,有些博物馆明明知道藏品是掠夺来的,就是抱着不放,还美其名曰“人类共同遗产”。 就说大英博物馆,里面藏着两万多件中国文物,从商周青铜器到唐宋字画,件件都是国宝。中国学界多次提出合作研究、文物返还的请求,对方总以“保存条件更好”“展出能促进文化交流”为由推脱。 去年有民间团体去馆里抗议,要求归还敦煌文献,工作人员直接报警驱赶。这种情况下,指望他们主动把文献送回来,简直是做梦。 有人说这男子的做法“不合法”,但得先搞清楚前提:这些文献的所有权到底该归谁?按照国际法,通过战争掠夺、非法贸易获得的文物,原属国有权要求返还。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里写得明明白白,对历史上非法流失的文物,缔约国应采取适当措施收回并归还。 美国是这个公约的缔约国,却连自家大学藏着的中国掠夺文物都不处理,反而对想把文物带回家的人兴师问罪,这本身就违背了公约精神。 退一步说,就算按美国的法律,指控这男子“盗窃”也站不住脚。盗窃的前提是“非法占有他人合法财产”,可这些文献本来就是中国的,美国大学的“占有”从根上就不合法。 这些600多年前的古文献,有些是宋元时期的方志,有些是文人手稿,也有些是科技著作。它们记录着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在海外漂泊了上百年,它们早就该回家了。 更讽刺的是,中国的学者想研究自己祖宗的东西时,不仅得跑到美国大学申请借阅,还得看人家脸色——据爆料,这位化名藤森的殷姓男子,还使用过“Jason Wang”和“Austin Chen”等华裔名字,但很快就因为连续借书而引起了美国工作人员的怀疑。 所以美国检察官现在忙着指控华人男子,不如先查查这些文献的来源。拿出合法的证据和记录来,证明它们不是当年抢来的、骗来的。如果拿不出来,就该老老实实把文献还给中国。 他们与其在法庭上纠结“调包”的细节,不如正视历史,主动归还非法所得。这才是大国应有的担当,而不是抱着掠夺来的东西当宝贝,还反过来指责受害者。 网友们的支持不是没有道理。当合法途径走不通,当讲道理没人听,人们自然会对“想办法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抱有同情。这些古文献是中国的,这一点永远不会变。无论是通过外交协商,还是民间努力,它们最终都该回到故土。 日媒报道里的“指控”,美国检察官的“罪名”,在“文物回归”这个大前提下,都显得那么苍白。毕竟,没有人会觉得,当合法途径无法使用时,通过“私力救济”拿回被抢走的自家东西,是一种错。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