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2年,陶侃后人陶铸到漳州与主席见面,虽然是初次见面,但他丝毫不客气,张口就

1932年,陶侃后人陶铸到漳州与主席见面,虽然是初次见面,但他丝毫不客气,张口就要两个连的武器装备,他之所以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在闽东尽快建立根据地。 初次见面就敢向毛泽东要武器,这得需要多大胆子?1932年漳州,24岁的陶铸做了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这个湖南祁阳的穷小子,凭什么敢在红军领袖面前如此放肆? 说起陶铸这个人,得先从他的身世讲起。陶铸1908年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石洞源榔树村,父亲陶铁铮毕业于衡阳南路优级师范,曾参加武昌辛亥革命。陶家本来也算书香门第,但命运给这个家庭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1918年,陶铸的父亲和三叔被军阀吴佩孚部下萧耀南杀害。当时陶铸才10岁,哥哥陶自强12岁,家里还有个更小的妹妹。父亲的惨死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也在年幼的陶铸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失去父亲后,陶家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陶铸与兄长在石洞源这个山区背杉树、卖柴以奉母。别看陶铸年纪小,但这孩子有股子倔劲,再苦再累也不肯向命运低头。15岁那年,他跟着族里做木材生意的人外出打工,在武汉、芜湖等地的木行里当小工。 即使生活再困难,陶铸也没放弃读书。他在木行工作之余,坚持读书、看报和练字。《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书,不仅给了他精神寄托,更让他从小就有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情怀。 1926年,陶铸进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可是个了不起的转折点。在黄埔军校里,陶铸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和革命思想教育,找到了为之奋斗终生的信仰。 1930年,陶铸干了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当年5月25日,时任军委秘书的陶铸带领11名同志,将关押在思明县监狱里的40多名战友安全营救出去。这次行动只用了10分钟就成功救出所有人,22岁的陶铸因此名声大震。 到了1932年,毛泽东亲临指挥的漳州战役取得胜利。就在这个时候,正在闽东搞游击战的陶铸听说消息,立马赶到漳州求见毛泽东。 这次见面可真是有意思。陶铸一见到毛泽东,压根没客套,开口就说:“主席,我需要两个连的武器装备来武装闽东的游击队。”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了。要知道,那时候红军自己的武器都不够用,他一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竟然张口就要两个连的装备。 林彪当场就拒绝了,理由很简单——没有多余的武器。但陶铸这个牛脾气上来了,当场就跟林彪较上了劲。毛泽东见状赶紧打圆场,可陶铸不买账,连毛泽东都怼了回去。 换作别人,早就被这种”放肆”的行为气坏了。但毛泽东没有,他看出了陶铸的真心。把陶铸带到办公室后,毛泽东耐心地听完了他的想法,还给了他一个重要提醒:“武器装备不能只靠上级支援,要学会从敌人手里夺取。” 毛泽东这话点醒了陶铸。他意识到自己的鲁莽,主动道歉。毛泽东不但没生气,反而笑着说他是头牛,只要把劲使对地方,肯定能成大事。 离开漳州后,陶铸按照毛泽东的指导,在闽东采用灵活的游击战术。1932年9月,在陶铸的具体指导下,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正式成立。这支队伍后来发展成为闽南红军独立团,在抗战时期编入人民解放军,成为重要的主力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陶铸面临的挑战更大。1950年,毛泽东严厉批评广西剿匪工作成绩最差,派陶铸前去整顿。陶铸到广西后,发现问题出在过于宽大,有的土匪抓了又放,放了又抓。他立即改变策略,采取坚决镇压的方针。1951年5月1日,广西军区报告基本完成剿匪任务,1952年全胜收场。 陶铸这个人,一辈子都保持着当年在漳州那种直率的性格。工作上一丝不苟,生活中公私分明。有人想给他送点心,被他当场拒绝,还严厉批评了送礼的人。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为革命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的人,1969年因病去世,死前和死后家人都未被允许探视。更让人痛心的是,当年和他一起考入黄埔军校的哥哥陶自强,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 回过头看,1932年陶铸在漳州的那次”放肆”行为,其实体现的是一个革命者的赤诚之心。他要武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在闽东建立根据地,为了革命事业。毛泽东看中的就是他这种敢想敢干的劲头,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能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原因。 从漳州相遇到闽东建功,陶铸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敢为人先。你觉得陶铸当年这种直率的性格是优点还是缺点?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人是否更容易成事?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