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白丁香执行任务时被叛徒出卖,随即遭敌人秘密逮捕。她在牢中经受了非人的折磨,却始终紧咬牙关,没有吐露组织的任何信息,最终被恼羞成怒的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二十二岁,且已经怀有三个月的身孕! 一张特殊的”合影”藏在雨花台纪念馆里——女子坐在钢琴前,身后琴架上放着男子的照片。这是22岁的共产党员白丁香与丈夫乐于泓唯一的”合影”,如今已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然而这张照片背后隐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白丁香原本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后来被一个叫白美丽的基督教女牧师收养。这位美国传教士给她取了个美丽的名字——白丁香。1925年,15岁的丁香进入东吴大学读书,在这里她接触到了革命新思想,也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人——乐于泓。 乐于泓人称”阿乐”,原本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因为不满学校在五卅运动中镇压学生的做法,转到了东吴大学。两个进步青年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丁香善弹钢琴,阿乐喜拉二胡,琴声成了他们的秘密联络工具。 1930年4月,丁香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1931年,她前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公开身份是圣约翰大学文学院的代课教师。即使分隔两地,她与乐于泓依然通过音乐保持联络。在丁香租住阁楼窗口,时常传出《圣母颂》的琴声,这就是互报平安的信号。 1932年4月,经组织批准,丁香和乐于泓结为革命伉俪。由于身份特殊又是秘密结婚,两人从未拍过正式合影。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丁香想出一个办法:她将乐于泓的照片放在钢琴上,自己坐在前面拍了一张特殊的”合影”。这成了他们唯一的合影。 新婚仅5个月,1932年9月,丁香被组织派往北平参加秘密会议。那时她已经怀有三个月的身孕。登车时,乐于泓紧攥她的手说:“我等你归来。”不曾想,这竟成了永诀。 由于叛徒出卖,丁香不幸被捕。敌人为了从她口中得到党组织的情报,对她使用了各种酷刑。尽管敌人对她用尽了酷刑,看似柔弱的白丁香却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她坚决不低头。 敌人甚至找来了她的美国养母白美丽,希望通过亲情来软化她的意志。面对白丁香视死如归的坚决,养母流着泪,为女儿梳了最后一次头。这个场面既悲伤又震撼,展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选择的理解。 1932年12月3日,白丁香带着腹中三个月的孩子,在雨花台英勇就义。那年她只有22岁。乐于泓闻讯悲痛欲绝,第二天他不顾生命危险来到雨花台,身披蓑衣伫立在丁香就义处祭奠悼念。 新中国成立后,乐于泓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位神似白丁香的女兵时钟曼。两人结婚后生了个女儿,乐于泓给女儿取名”乐丁香”,以此纪念亡妻。1982年,白丁香烈士牺牲50周年,乐于泓带着女儿来到雨花台,亲手种下了一株丁香树。 1992年,乐于泓因病逝世。遵照他生前的遗愿,第二年清明,家人将乐于泓的骨灰埋在了那株丁香树下。如今,雨花台烈士陵园东南面有个丁香园,园内栽植有22株丁香树,象征丁香烈士牺牲时年仅22岁。 这对革命夫妻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直到2009年,乐于泓的家人在翻建旧屋时发现了那张特殊的”合影”,2010年捐赠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这张照片现在已经成为国家二级文物,见证着那段血与火的革命年代,也见证着信仰与爱情的力量。 从弃婴到革命者,从恋人到烈士,白丁香用22年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理想信念。如今每当春天来临,雨花台的丁香花盛开,仿佛在提醒我们: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你觉得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传承这种精神?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