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底,毛主席在武汉东湖宾馆视察时,突然对秘书梅白说:“有一个人,白天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8-12 09:21:07

1956年5月底,毛主席在武汉东湖宾馆视察时,突然对秘书梅白说:“有一个人,白天除了我上厕所,随时可以见。”梅白有些懵,试探问了一句:“是不是李达?”毛主席点了点头。

李达本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可他聪明好学,15岁就进了永州中学,19岁考上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13年和1917年两次去日本留学,先学探矿冶金,后来跟河上肇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对他后来的思想影响挺大。 回国后,1920年夏天,他在长沙筹办刊物传播新思想,正好毛泽东从北京回来,两人一碰头,就聊得特别投机。毛泽东那会儿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李达是湖南老乡,两人很快就成了好伙伴,一起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

他们俩的交情从这开始扎根。1921年,两人作为代表参加中共一大,李达负责宣传工作,毛泽东是湖南代表中最年轻的那个。李达在会上强调理论传播的关键,毛泽东也积极参与讨论。 会后,他们继续合作,1922年毛泽东在长沙办湖南自修大学,请李达当校长。李达接手后,开设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课程,还创办《新时代》杂志,毛泽东在那上面发了文章,尖锐批判北洋军阀和段祺瑞政府。 李达觉得毛泽东的文章有股横冲直撞的劲头,两人合作得挺默契。

不过,1923年,李达因为党内争执,跟陈独秀意见不合,性格直脾气倔,一气之下退出党组织。从那以后,他专心搞学术,翻译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经典,1926年出《现代社会学》,1935年完成《社会学大纲》,这些书成了中国人最早自己写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系统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红军时期,毛泽东多次派人送信劝他回来,可李达坚持要先把书写好,没动摇。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以“某公司发起人”名义写信,邀请他参与工作,李达一看就知道是谁,收拾东西去了北平。

1949年初,李达到北平,毛泽东亲自迎接,两人聊了很久,李达拿出旧笔记本,里面有毛泽东早年的批注,两人重温那些内容。中央批准李达直接入党,由毛泽东和刘少奇介绍,认可他二十多年在理论阵地的坚守。 毛泽东说,他在理论上守了那么久,该认账的要认账。李达后来任湖南大学校长,1952年调到武汉大学当校长,他不爱形式主义,自己改学生论文,恢复哲学系,组织研究毛泽东思想,总是说学问得从社会里刨出来。 他还编写《马列主义原理》,鼓励年轻人多实践。

就这样,两人关系一直保持着老朋友的味道。毛泽东来武汉视察,总会想起李达。1956年5月底,这次视察主要是看地方经济,顺便找老朋友聊聊。毛主席对梅白说起那句话,梅白猜到是李达,毛主席点头认可。这话在当时分量重,能随时见毛主席的人不多,李达是老战友、老同学、老朋友,背后有几十年的交情和牵挂。 当天下午,毛主席派人请李达到宾馆,两人见面,拉回三十多年前的回忆。从长沙旧书房到中共一大,再到湖南自修大学,他们聊了很久,还谈到苏联的教条主义问题。李达说有些人只会念条文,不懂社会本质,毛主席同意,建议他多讲课多写书。 谈话持续几个小时,毛主席送李达到门口,说有事随时来见。梅白记下这个细节,后来在报纸上披露,成为研究他们关系的重要资料。

毛主席私下称李达是理论界的鲁迅,说他有大忠大义大智,比李逵还厉害。 李达听了也没多说,就笑了笑。这次见面后,李达继续在武汉大学工作,编写教材,指导学生。他不摆官架子,有人问他为什么自己改论文,他说这比批文件有意思。他组织年轻人研究毛泽东思想,强调从社会实践中提炼知识。毛主席后来多次来武汉,都和李达见面,讨论理论问题。 比如1958年,毛主席视察武汉大学,肯定教育革命成绩,李达那时在青岛养病,没参加,但他们的交流没断。

李达一生没打仗没带兵,却在毛主席心里是那个随时可见的人。他翻译和写的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贡献大,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他晚年还在写书,身体越来越差,但脑子清楚,最后一本《唯物辩证法大纲》在病床上口述完成,有些章节由护士记录。 1966年李达逝世,毛主席批示照顾遗属,安排整理出版他的书籍。武汉大学设李达研究室,他的夫人对前来悼念的学生说,他这一生就是为了那些书。 李达的墓碑上写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基者之一,这是毛主席认可的称号。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