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庙孟府》 古木阴森护鲁城, 亚圣遗宫柏青青。 七篇仁义传千祀, 一庙松风答

凌珍谈汽车 2025-08-12 09:27:39

《孟庙孟府》 古木阴森护鲁城, 亚圣遗宫柏青青。 七篇仁义传千祀, 一庙松风答万铃。 龙篆刻廊光日月, 云楣飞栋动雷霆。 今来顿拜庭阶下, 如听丝簧耳目清。 解析 这首诗题为《孟庙孟府》,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肃穆而宏阔的笔调,描绘了自己在邹城孟庙、孟府(统称“三孟”)拜谒时的所见、所思、所感,既写景,又怀古,更寄寓了对孟子“仁义”精神的景仰。 下面逐联解析: 首联 “古木阴森护鲁城,亚圣遗宫柏青青。” “鲁城”指春秋时鲁国旧地,邹城古属鲁,故借称。“亚圣遗宫”即孟庙、孟府。两句写环境:千年古柏郁郁森森,像忠勇的甲士环拱着这座圣贤旧居;苍柏长青,也暗示孟子之道历万劫而不朽。一个“护”字,把静态古木写得有生命、有情义,起句便渲染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颔联 “七篇仁义传千祀,一庙松风答万铃。” “七篇”指《孟子》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千祀”即千年。“万铃”是庙中檐角、经幢、铎铃等风动之器。诗人说:七篇大义早已跨越千年而播于无穷;如今,清风掠过松柏檐铎,似在回应那不绝于天地间的“仁义”之声。出句写“言传”,对句写“声答”,一动一静,把抽象之道与具体之景交织在一起,显出孟子思想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颈联 “龙篆刻廊光日月,云楣飞栋动雷霆。” 孟庙碑廊有历代帝王、名公巨卿的御书、题刻,篆隶行草,龙飞凤翥,故称“龙篆”;殿宇飞檐高甍,彩绘云楣,势压山川,故曰“飞栋”。两句极写建筑之宏丽:石刻书法辉映日月,殿宇飞檐势若腾龙,似挟风雷而上。用笔雄健,意象阔大,表现出“庙堂气象”与“圣人威仪”相得益彰。 尾联 “今来顿拜庭阶下,如听丝簧耳目清。” 诗人走到正殿前,行礼俯拜。殿堂寂寂,却仿佛有丝竹(丝簧)之声起于虚空,清音入耳,尘虑顿消。这个“听”不是真听,而是“听之以心”——在肃穆环境中,心灵与圣人之道猝然相遇,产生的一种澄明、清越的精神共鸣。以“耳目清”作收,既写感官,更写心灵,余味悠然。 总体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古柏、松风、龙篆、云楣,处处写景,又处处映射孟子的道德光辉。 2. 古今贯通:首、颔两联把千年历史压入二十八字,使读者感到时间与空间骤然收缩,圣贤如在目前。 3. 由外及内:前三联皆写“物”,尾联折回自身,由宏大场景转入内心震撼,产生强烈反差,顿觉“清”字有千钧之力。 4. 格律工稳:对仗精切,意象雄奇,声调铿锵,符合七律庄重典雅之体。 简言之,诗人借孟庙、孟府之景,抒发对孟子“仁义”道统的无限景仰。全诗于森然肃穆中见光风霁月,于宏阔壮丽中得清明澄澈,可谓“景含道气,诗有金石声”。

0 阅读:0
凌珍谈汽车

凌珍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