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即使是最恨特朗普的美国主流媒体,也不得不承认特朗普现在已经彻底掌控了局面,民

红雯看国际 2025-08-12 11:15:53

现在即使是最恨特朗普的美国主流媒体,也不得不承认特朗普现在已经彻底掌控了局面,民主党人在特朗普的强大压力面前只能是俯首称臣听之任之。

“庇护城市?不,我们要守法城市!”,华盛顿市长穆丽尔·鲍泽在记者会上,戏剧性地宣布将配合联邦移民执法机构工作,结束了首都长达数年的“庇护城市”政策。

这个曾被民主党视为移民权利堡垒的城市,在特朗普政府山雨欲来的压力下低下了头。

更令人震惊的是,面对这一重大政策转向,民主党高层集体陷入沉默。

曾经激烈抨击特朗普移民政策的克林顿、希拉里等大佬们,竟无一人公开反对,特朗普在非法移民议题上的铁腕,正让民主党遭遇前所未有的集体“服软”时刻。

这场风暴的核心引擎,是特朗普在7月29日成功签署生效的《边境安全与退伍军人事务综合法案》。

这部被民主党人私下称为“高压水枪”的法案,不仅批准了在美墨边境增建数百英里新墙的巨额资金,更包含足以让庇护城市“窒息”的杀手锏条款:任何拒绝与联邦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合作的地方政府,将立即失去所有联邦国土安全补助金和特定司法援助资金。

据国会预算办公室数据,仅华盛顿特区每年就依赖超过2.3亿美元相关联邦拨款,当特朗普在白宫挥笔签下名字时,全美近百个自诩“庇护城市”的地方政府瞬间被推到了悬崖边。

华盛顿市长鲍泽的转向极具象征意义,就在法案签署前,她还公开指责共和党人的政策“残忍且违宪”。

然而不到十天,她的语调发生了180度逆转,在近期的声明中,鲍泽强调“必须面对新的法律现实”,承诺特区执法部门将向ICE移交犯有重罪的非法移民,并允许ICE在特定条件下使用地方拘留设施。

这一“服软”并非孤例,芝加哥市长虽未完全放弃庇护政策,但已悄然调整了与ICE合作的范围,费城、纽约等传统庇护城市的管理层也传出激烈辩论,权衡着抵抗的代价。

当联邦资金断供的铡刀悬在头顶,地方官员的“原则”遭遇了冰冷的现实拷问。

民主党国会大佬们的集体沉默,更是折射出党内面对特朗普移民攻势时的战略困境,法案在参议院通过时,竟有14名民主党议员投下赞成票。

当鲍泽宣布政策转向后,克林顿、希拉里等核心领袖罕见地未发表任何批评性声明,这种“默许”背后是残酷的政治计算,2025年以来的多项关键摇摆州民调显示,选民对“边境失控”和“城市治安恶化”的担忧已超越党派界限。

尤其在关键的郊区选民群体中,对强硬移民执法的支持度显著上升。

民主党策略师私下承认,此时若高调捍卫庇护政策,极易被对手贴上“纵容犯罪”的标签,恐危及2026年中期选举。

特朗普政府的执行力让这种压力从纸面威胁变成了现实,法案生效后48小时内,ICE即宣布在包括华盛顿特区在内的10个主要庇护城市启动“重点执法行动”。

国土安全部同步向各州和主要城市发出正式通知,要求其在30天内明确书面承诺遵守联邦合作要求,否则“资金截流程序将立即启动”。

这种雷厉风行的姿态,配合着特朗普在集会上反复强调的“法律与秩序”口号,形成了强大的心理震慑,面对联邦政府精准的“资金+执法”组合拳,地方抵抗的底气正在快速瓦解。

这并非意味着抵抗完全消失,以加州为代表的部分深蓝州已扬言发起司法挑战,质疑法案部分条款的合宪性。

民间移民权利组织也在积极动员,准备以诉讼和人道主义理由对抗ICE执法,然而,这些抵抗在短期内难以撼动联邦层面的强力推进。

民主党高层目前的“集体沉默”更像是一种苦涩的“战术性撤退”,避免在不利的战场上消耗政治资本,转而寻求在选民更关切的议题上反击。

华盛顿市长的“服软”和民主党大佬的沉默,清晰地勾勒出特朗普在非法移民议题上建立的压倒性优势。

通过立法锁喉地方财政命脉、辅以高效的执法威慑,特朗普成功地将一个长期撕裂社会的议题,转化为展示其政策执行力的舞台。

当连首都的民主党市长都不得不低头配合ICE,特朗普传递的信息再清晰不过,在边境和移民问题上,他的意志正成为不可撼动的“新现实”。

民主党人此刻的缄默,正是对这种力量对比最直白的承认,这场风暴远未结束,但它的风向标已经明确指向了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的主人。

特朗普的铁腕政策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中了民主党在移民议题上的政治软肋,当“庇护”遭遇“拨款断供”的现实压力,地方政府的理想主义不得不向联邦的硬通货低头。

民主党的集体沉默不是终点,而是风暴眼中的短暂喘息,下一轮对抗的种子已在现实的土壤中悄然埋下。

0 阅读:390

猜你喜欢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