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核心就是——互相延長90天暫停部分加徵關稅。
這已經是繼日內瓦、倫敦之後,第三輪「暫停」了。
關稅戰打到今天,雙方都清楚:
24%這道稅牆,不是簡單的經濟槓桿,而是一種高成本的自我消耗。
暫停,表面是談判進程中的「善意動作」,實際也是彼此給自己爭取時間,觀察局勢、尋找下一步空間。
這不是和解,更不是終局。
因為10%的保留關稅依然在,那是槓桿,也是提醒——雙方的結構性矛盾沒有因為這90天而消失。
對中國來說,出口壓力依舊,內需的真空無法靠一紙聲明填滿;
對美國來說,通脹陰影和選舉政治同樣不容忽視。
90天後,會是新一輪延期?還是走向另一個方向?
答案取決於,這場經貿博弈之外,世界格局的風向。
真正的智慧,不是看誰先讓步,而是看誰能在有限的時間裡,為自己換到更多籌碼。
經濟觀察安大叔碎碎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