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海风腥咸,浪头拍打着舰身,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陈伟文将军,作为502编

瑶步踏花归 2025-08-12 16:09:43

那天,海风腥咸,浪头拍打着舰身,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陈伟文将军,作为502编队指挥官,肩负着守护南沙赤瓜礁的重任。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4号决议要求中国在南沙建立海洋观测站,但越南却趁机抢占岛礁,赤瓜礁便是其中之一。 面对敌方的步步紧逼,中国海军接到的命令是“五不一赶”——不主动挑衅、不开第一枪,但敌人若动手,绝不退缩。陈伟文心里清楚,这条底线既是约束,也是挑战。 3月13日夜,越南HQ604舰率先登礁,插旗挑衅,我军58名官兵与之对峙。陈伟文彻夜未眠,站在指挥舱内,手指不断敲击着桌面,脑海里反复推演着各种可能。14日清晨6点15分,越南HQ605舰赶来支援,局势愈发危急。 他果断下令“南标463”船抢滩华阳礁,试图牵制敌方。然而,8点47分,越南士兵举枪瞄准杨志亮,扣下扳机的那一刻,陈伟文的怒火被彻底点燃。 他大吼一声:“还击!立即还击!”502舰主炮轰鸣,第一发炮弹精准击中HQ604驾驶台,9点15分,敌舰沉没,海面漂浮着救生衣和文件碎片。不到两小时,HQ605燃爆弃船,HQ606重伤逃窜,最终在鬼喊礁搁浅,五日后沉没。 这一战,中国海军以零阵亡、仅一人轻伤的代价,击沉敌舰三艘,俘虏9人,成功收复赤瓜礁及周边华阳礁、东门礁等6个礁盘。 战后,陈伟文却面临高层质询:“是否扩大冲突?”他直言:“敌人开火就是侵略,军人守土是天职,怎能克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了一位将军的血性与担当。 战火平息,陈伟文回到家中,妻子赵翠玲早已等候多时。推开门的那一刻,他没有笑容,只默默走进书房,点燃一支烟,烟雾缭绕中,他开始一页页撰写战后报告。 赵翠玲回忆,那几天,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书桌上摊开的海图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标注。 她轻声问:“老陈,累不累?”他抬头,眼神复杂,沉声说:“累,但不后悔。牺牲一人也是我的失职,守不住赤瓜礁,我怎么对得起国家和兄弟们?” 那一晚,夫妻俩相对无言。赵翠玲看着丈夫发间新添的白发,心疼却无言。她知道,这场战斗不仅是对敌人的反击,更是对陈伟文内心的考验。 战后,中央军委于3月31日颁发嘉奖令,肯定了他的“果断反击”。但陈伟文却将这份嘉奖令复印件压在书桌玻璃板下,墙上挂着南沙群岛手绘海图,仿佛时刻提醒自己:守土之责,未完待续。 时间快进到多年后,陈伟文将军已退休,家中书房成了他最常待的地方。墙上的海图依旧,桌上摆着一本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近年来南海舰船的动态。 每天晚上7点,他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屏幕上辽宁舰、山东舰的身影让他眼眶微红。他常对子女感慨:“当年我们守赤瓜礁,就是为了今天海军能走得更远。看到这些舰船,我觉得值了。” 有一次,孙子好奇地问:“爷爷,你最骄傲的事是什么?”陈伟文笑了笑,拿出一张发黄的军照,那是1988年他在502舰甲板上敬礼的瞬间,背后舰身弹痕清晰可见。 他说:“骄傲?不是打赢了,而是没让敌人踏进我们的地盘一步。”那一刻,孙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陈伟文的目光却越过照片,投向远方,仿佛又回到了那片硝烟弥漫的海域。 赤瓜礁海战,是中国海军从“近岸防御”迈向“远海护卫”的转折点。那一战,陈伟文用果断和血性捍卫了祖国主权,也为后来的海军建设奠定了基础。 今天,当我们看到南海舰队的雄姿,看到永暑礁上的海洋观测站巍然屹立,不禁感慨:正是有了像陈伟文这样的军人,我们的海洋疆土才得以寸土不让。 1988年的炮火声虽已远去,但赤瓜礁的故事仍在回响。陈伟文将军的书房里,那张发黄的军照、那本记录动态的笔记本,都是他一生的缩影——一个军人对祖国的深情,一个将军对海疆的守望。 信源:澎湃新闻——海军成立70年丨参加6次海战全部告捷的陈伟文将军获表彰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瑶步踏花归

瑶步踏花归

只会拙笔垦史田,阡陌纵横,当心脚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