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满1961年出生在广东阳江一个穷山村,家里条件差得不行。1977年,他考上大

历史趣闻社 2025-08-13 00:55:17

黄德满1961年出生在广东阳江一个穷山村,家里条件差得不行。1977年,他考上大学,可50块体检费都掏不出,只能放弃学业,回家种地。后来,他靠卖毛竹攒了5000块,1987年跑去深圳闯荡。那会儿深圳机会多,他干过包工头,开过小餐馆,啥苦都吃过,慢慢摸出点门道。1993年,他在搞土石方工程时,听说有人要把一家资不抵债的宾馆甩手,转让费只要3000块。黄德满咬咬牙接了下来,把它改名叫“维也纳酒店”。当时谁也没看好他,都觉得这买卖迟早黄摊。 他不是啥高学历人才,也没啥大背景,就是个肯吃苦、敢拼的普通人。但正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让他后来干出了大事。接手这家宾馆时,生意差到连员工工资都发不下来,可他没退缩,反而开始琢磨怎么破局。 黄德满接手后,琢磨出一个绝招:“五星体验,二星消费”。啥意思呢?就是让顾客花经济型酒店的钱,却能享受到五星级的核心体验。他把重点放在三件事上:睡得好、环境干净、服务热情。那些花里胡哨的高成本东西,比如泳池、健身房,他一概不要。这样既省了钱,又能把价格压下来,还保证了住客最在乎的基本需求。 当时经济型酒店市场刚起步,像7天、如家这些品牌还没完全铺开,黄德满抓住了机会。他发现很多人出差或旅游,想要住得舒服又不贵,可市面上的酒店要么太破,要么太贵。他就瞄准了这块空白,把维也纳定位成“高性价比”的选择。比如,他花心思研究床垫、枕头,确保睡一觉能让人精神百倍;房间卫生抓得特别严,连角落都不放过;服务员也培训得热情周到,争取让顾客有回家的感觉。这种“少花钱多办事”的思路,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波回头客。 但光靠一两家店赚钱,黄德满觉得不够。他又整了个更牛的招数:合伙加盟模式。他搞了个“维也纳大学”,专门培训员工,把他们培养成分店的经营者。这些人不用自己掏大钱开店,而是跟黄德满合作,赚了钱再按比例分成。这样既调动了员工积极性,也让维也纳能快速开分店。比起传统加盟模式,他这个方法风险低、回报高,还能留住人才。结果就是,维也纳的分店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规模越滚越大。 这俩策略搭在一起,就像给维也纳插上了翅膀。顾客觉得划算,加盟商觉得靠谱,生意自然就火了。几年时间,会员数就蹭蹭往上涨,最后突破了2000万,愣是把一个快倒闭的小宾馆,变成了连锁酒店的头牌。 维也纳酒店火了以后,资本也开始盯着这块肥肉。2007年,软银赛富投了1500万美元进来,2010年奇立资本又加码2000万美元。这些钱让维也纳扩张更快,分店数量直线上升。到2016年,锦江酒店看中了它的潜力,直接花17.488亿元买下了80%的股权。黄德满手里还剩20%,但到了2022年,他把这部分也卖了,彻底退出酒店圈,转头去做食品生意。 为啥退出?有人说他觉得酒店行业做到头了,想换个赛道再拼一把;也有人说他是赚够了,想换个轻松点的活儿干。不管咋说,黄德满把维也纳从一个没人要的小宾馆,带到中国连锁酒店的顶尖位置,这份成绩已经够硬了。他的故事也让人看到,一个没背景的普通人,只要找对路子、肯坚持,也能干出大事业。 不过,维也纳后来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被锦江收购后,有人觉得它有点“泯然众人”,少了当初那种拼劲儿。但这跟黄德满没啥关系了,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把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0 阅读:88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